【湖南工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4.3
第三节 基于建构主义与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通常包括学习目标分析、教学策略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三个 部分。如图 4 - 11 所示。
图 4-11 基于“学”的教学设计操作模型 一、学习目标分析
基于“学”的学习目标分析,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和确定学习主题。对于建构主义环境下的学习,需要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教学目标分析就是在分析学生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或称“基本内容”,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这样建构的“意义”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才是符合教学要求的。
建构主义环境下的学习,其学习内容必须通过学习主体与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学习主体的意义建构,形成明确、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获得知识。根据学生智力活动的特点,可
以把学习内容分为知识学习 (事实、概念、原理) 、技能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 二、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是一种教学策略的设计。基于“学”的教学设计中,学习情境设计通常包括学习环境的选择、学习资源的设计、认知工具的选择与设计。 (一) 学习环境的选择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通常包括:适合于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用的多媒体综合教室,适合于个别化学习的以 CAI 网络为基础的电子阅览室,适合于协作学习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适合于资源共享的开放式的学校闭路电视系统、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地区性内联网络系统和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学系统等。 (二) 学习资源的设计
在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须选择教与学所需的学习资源,并设计这些学习资源的应用方式,以更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这些学习资源主要包括常规音像教材、数字化音像资料 (CD 、 VCD 、 DVD 、 LD 等) 、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件等。 1. 学习环境资源的应用方式 (1) 提供多媒体情境性的学习资源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些与所学主题相关的问题与情境:
事实性情境、意境性情境、示范性情境、原理性情境、探究性情境等。
(2) 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信息资源 (包括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和动画等) 、通过因特网获取的有关资源、与问题相关的实例或个案 (如法律、医疗或社会调查等) 。 (3) 建立模拟实验情境
计算机技术可以设计许多仿真实验或者通过学生交互操作,通过模拟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2. 设计学习环境资源的注意事项
(1) 明确学习主题,需要哪些学习资源 (包括课本、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上信息资源) 以及明确每种学习资源在学习主题的过程中能起什么样的作用。 (2) 明确能用何种途径获取这些学习资源。
(3) 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去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 认知工具的设计与选择
认知工具是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的工具。认知工具的设计包括: 1. 选择帮助认知的工具
选择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的工具,如文字处理、表格处理、电子幻灯片制作、网页制作等工具软件等;
2. 选择促进认知的工具
选择或设计一些可视化的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如知识库、语义网络、几何图形证明树、专家系统等。 三、学习组织设计
学习组织的设计也是一种教学策略的设计,它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
(一) 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学习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但是“意义的建构”不是由别人 (例如教师或辅导员) 而是由学习者自己完成。即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学习去完成。 1. 根据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设计自主学习方式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应当设计不同的自主学习活动,如表 4 - 6 所示。 表 4-6 基于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的重点
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