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学习工作努力,实事求是。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
2、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初步掌握普外科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
3、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基础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导师指导下,能独立设计并完成硕士科研课题,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4、其他方面: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研究方向
1、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实验研究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变化,消化道肿瘤基因诊断和治疗,临床研究中研究胃肠吻合术式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应用价值,胰腺癌扩大根治术意义。
2、重症胰腺炎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实验研究中重点研究胰腺炎细胞信号传导、组织炎性介质、酶学、细胞凋亡等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临床研究中重点研究胰腺炎临床分型、诊断、严重度及预后判断、内科、外科综合治疗。
3、肝癌、胆道癌、胆管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肝癌、胆管癌、胆囊癌的病理免疫组化变化与肿瘤侵袭性、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关系、手术方式的改进和非手术综合治疗的价值。胆管损伤的术式改进和选择,自体组织移植在胆管损伤修复中的价值、理想修补材料的探索。
4、布-加综合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布-加综合症方面:主要从事布-加综合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布-加综合症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以及布-加综合症病变组织V因子的基础研究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主要从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研究,血管内皮损伤与血栓形成的关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
5、脾脏的功能及临床与基础研究
脾功能的测定,如Tuffsin因子的检测,肝硬化脾功能分级及与肝硬化相关
的免疫组化。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必须全部完成,非学位课程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包括学术讲座在内,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一)学位课程(必修课):22学分 1、政治理论
(1)自然辩证法 40学时 (2)科学社会主义 30学时 (3)形势与政策 24学时 2、英语
(1)英语读写 72学时 (2)英语听说 72学时 (3)专业英语 60学时 3、医学统计学 50学时 4、计算机文化基础与程序设计 72学时 5、局部解剖学 24学时 6、分子生物学 24学时 7、外科学 60学时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1、医学文献检索 20学时 2、科技论文写作 12学时 3、医学科研设计 20学时 4、实验动物学 18学时 5、病理学 24学时 6、临床免疫学 30学时 7、肿瘤学 24学时 (三)学术讲座: 至少2学分
1、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 学分
2、在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分
五、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
2学分 1.5学分 1学分 3学分 3学分 2学分 2.5学分 3学分 1学分 1学分 2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每次0.5每次1学 在科室统一安排下,参加临床工作及实习医生带教,协管病床3-4张,初步掌握外科临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并参加手术,掌握基本操作技术。时间为6个月,由科室进行综合考核。
六 、培养方式与方法
1、第一学年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完成学位课程及非学位课程的学习。 2、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入临床,协助上级医师分管病人,书写病历,参加手术,接受临床能力的初步培养,完成专业课及专业英语的学习,并通过考试。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有关文献,写出综述及开题报告。
3、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完成课题的实验研究。
4、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完成课题的总结,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评阅与答辩。
5、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整理论文,申请学位。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必修课考核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结束,以硕士点为单位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
2、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研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情况及专业课等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等。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年的第一学期末。
3、毕业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科研进展、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等综合考核。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末。
八、硕士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教研室和指导小组同研究生一起制定具体论文工作计划,必要时请有关协作部门参加,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有一定创新性和可行性,要求设计合理,方法科学。鼓励硕士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2、论文要求:论文应反映研究生已掌握论文选题、课题设计、文献检索、实验方法、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基本科研方法,于入学第二年第二学期末完成。
3、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论文需经过导师组预审、教研室内及相关学科老师参加的预答辩,由临床教学医院组织专家经“双盲”方法评审,获得通过后方能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按《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组织、实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