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6 3:18: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名词解释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旧唯物论反映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 不可知论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非理性因素 人类认识的总规律 真理 谬误 真理的客观性 价值的本质 二、单项选择题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 C )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 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属于( C )院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可知论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4.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A ) A反映论 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 B)

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

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6.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B )

A反映论 B可知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 7.认识的本质在于( B )

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 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D)

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 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9.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

1

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

10.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 D )院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1.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C )

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社会实践 D人类的认识能力

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 C )院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13.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说明( C )院

A.纯粹的理论必然会导致神秘主义 B.任何理论认识都是人的实践的结果 C.社会生活实践是产生神秘主义理论的惟一根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14.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A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1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B )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

16.王夫之:“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他的这一观点是( B )院

A.主张知易行难 B.以行为基础的知行合一 C.主张知之明也,因知进行 D.主张行先知后 17.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D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18.假象是(C )

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 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 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19.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D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0.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2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地质队员探矿 21.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D)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22.“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C) 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 23.“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C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B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25.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B)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2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 )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27.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2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有(D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2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B )

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

3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3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31.认为“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这一观点( C )院 A.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 B.揭示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阶段

C.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发展、飞跃 D.否认了感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2.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D )院 A.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 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

33.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B )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34.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D)观点 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 35.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C)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 36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D)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

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 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37.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D)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 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 38.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D )

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 39.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D)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 40.主观真理论与客观真理论的关系是( C )院

A.主观真理论是对客观真理论的反映 B.主观真理论与客观真理论是辩证统一的 C.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D.主观真理论是对客观真理论的抽象 4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4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认识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42.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B )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4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 C )院 A.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B.都揭示了真理具有主观性

C.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 D.前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4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 C )院

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 C.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45..\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D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46.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A )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 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

47.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C )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48.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

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 49.“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 B )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 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

三、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 BCD )院

A.一般的抽象的人 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BCD )院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3.属于认识客体的有( ACDE)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 B人尚未观察到的星球 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1srk6d8uk79ew80o94h77xpo584e200qw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