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9:45: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闵行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质量调研考试

生命科学试卷(高二、高三年级)

1.基因编辑是指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一项技术。此技术可以改变生物多样性中的 A. 遗传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物种多样性、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根据“基因编辑是指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一项技术”,可知基因编辑改变的是基因,使生物的基因发生变化,从而使种群中基因库发生变化,但不会因该基因的改变而形成新物种或新的生态系统,所以该技术改变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也称为遗传多样性,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图所示化合物的虚框①~④中,属于某一氨基酸R基的是

B. 细胞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A. 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② C. ③ D. ④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

【详解】图中一个肽键,2个氨基酸,第一位氨基酸的R基是-CH3,第二位氨基酸的R基是-H,即③。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氨基酸上R基的判断方法:除去每个氨基酸上中心碳原子上连的一个-H、-NH2、-COOH,剩余的一个基团即为R基。

3.使用目镜测微尺在显微镜的高倍镜40X下测得蚕豆叶下表皮一个保卫细胞的长占16格,换用低倍镜10X后,该保卫细胞的长所占格数是 A. 4

B. 8 C. 16 D. 3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并且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详解】使用目镜测微尺在显微镜的高倍镜40X下测得蚕豆叶下表皮一个保卫细胞的长占16格,换用低倍镜10X后,放大倍数为原来的1/4,则细胞的长或宽也变为原来的1/4,所以该保卫细胞的长所占格数是16×1/4=4格,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A. 细胞大小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由核膜包裹的细胞核。

【详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此外,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但原核生物也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下图中甲物质为ADP,其转变为乙物质时需要提供

B. 有无细胞器

C. 有无DNA

D.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A. 磷酸、酶、腺苷和能量 C. 磷酸、能量和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能量、腺苷和酶 D. 磷酸、能量

由题意可知,甲为ADP,乙的结构比甲多一个磷酸,应为ATP。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示中由甲形成乙的过程即由ADP形成ATP的过程,该过程需要一分子磷酸、能量,还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下图是人体内物质代谢的部分示意图,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表示转氨基作用 B. ②也存在于脂肪代谢中

C. 葡萄糖转变为物质X的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D. 物质Y是丙酮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X表示丙酮酸,物质Y为一种二碳化合物,氨基酸脱去氨基的碳链含有两个碳原子,直接参与了三羧酸循环。

【详解】①表示氨基酸脱氨基的过程,A错误;②为三羧酸循环过程,是脂肪、糖类等代谢共有的过程,B正确;物质X为丙酮酸,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物质Y是一种二碳化合物,可直接参与三羧酸循环,D错误。 故选B。

7.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数分钟后,用清水引流,重复多次,则在此过程中如图所示的细胞中( )

A. 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变浅 B. 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加深 C. 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不变 D. 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变浅

【答案】D 【解析】

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30%蔗糖溶液滴加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中后,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导致液泡变小、紫色加深。

2、用清水引流,重复多次,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则区域①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长度缩小,区域②液泡的长度的减小,紫色变浅。 【考点定位】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名师点睛】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8.在受涝时,植物根部会进行短时的无氧呼吸。大部分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时产生 A. 乙醇和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无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

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

2酒精+2CO2或2丙酮酸+4[H]

2乳酸(细胞质基质)

B. 乳酸和CO2

C. CO2和H2O

D. 乙醇和H2O

②2丙酮酸+4[H]

【详解】大部分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乙醇和CO2,当受涝时,根部细胞缺氧,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产生毒害,使植物出现烂根现象,A正确;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时不能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H2O是有氧呼吸的产物,无氧呼吸不产生水,CD错误。 故选A。

9.为研究细菌F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实施了如表1的实验,此实验的结论是

2019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22ha5j4yi35m4y31ezc5v45r56fh10091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