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若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且排放时间大于 1 小时,连续采集 1 小时的样品 6、位于国务院批准划定的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有组织排放源,其二氧化硫排放应执行哪些指标?(ABD)
A.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B.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C. 最高允许排气量D. 总量控制指标
7、对于现有污染源,在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时,哪些污染因子需在上风向布设参照点?(ABC) A. 二氧化硫 B. 氮氧化物C. 颗粒物 D. 氯化物 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应设置在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下列关于点位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 距排放源2~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B. 距排放源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C. 监控点距无组织排放源最近不应小于2mD. 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 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周界外浓度最高点布设需遵循以下哪些原则?(ABCD)A. 一般应设于周界外10m范围内B. 设于周界浓度最高点
C. 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D. 设点高度范围为1.5m至15m
10、下列污染源不适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是(ABCDE)。 A、锅炉 B、工业炉窑 C、火电厂 D、水泥厂 E、恶臭物质 1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适用于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BCDE)。 A、施工 B、环境影响评价 C、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D、设计 E、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12、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以下污染物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25m的有(BCD)。 A、甲苯 B、氯气 C、氰化氢 D、光气 13、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以下关于“采样时间和频次”的规定表述正确的有(ABC)。 A、连续排放废气的排气筒,进行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
B、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 C、排气筒为间断性排放且时间小于1h的,可在排放时段内连续采样 D、污染事故排放监测必须连续采样1h计平均值 14、1990年建厂的某企业甲、乙两类生产装置排放的污染物均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998年之后国家颁布丁甲类装置适用的《xx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关于甲、乙两类生产装置适用标准表述正确的有(AB)。A、乙类装置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B、甲类装置执行《xx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乙类装置执行《xx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甲类装置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15、下列污染源适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是(ADE)。
A、火炸药厂 B、摩托车 C、汽车D、石棉生产厂 E、建筑搅拌 16、下列关于大气污染源排放速率标准分级的说法,错误的是(BCD)。
A、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位于二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 B、位于三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 C、一类区禁止新、扩、改建污染源 D、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执行新污染源的一级标准
17、下列关于排气筒监测采样时间与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
B、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实行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
C、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h,则应在排放时段内以连续1h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
D、当进行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应按需要设置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不受《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要求的限制
18、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限值为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的污染物有(ABDE) A、氮氧化物 B、二氧化硫 C、苯 D、颗粒物 E、氟化物 19、关于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设置,以下正确的说法是(ABC)。
A.为确定浓度的最高点,实际监控点最多可设置4个 B.监控点一般应设于周界外10m范围内 C.若现场条件不允许,可将监控点移于周界内侧 D.若经估算测量,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区域超出10m范围之外,仍应将监控点设置在10m范围之内
25
20、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除8个工业排气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执行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外,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均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以下属于这8个行业的有(ABD)。
A、锅炉 B、火电厂 C、造纸厂 D、汽车排放 1、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可以交叉执行。(×)
2、工业炉窑产生的工业有组织废气应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3、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指处理设施后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24小时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4、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标时,因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所以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应予以扣除。(×)
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是否在本地区实施。(√)
6、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视为超标排放。(√)
7、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8、按等速采样原则,测定烟尘浓度时每个测点连续采样时间不得少于3min。(√)
3
9、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的总采气量不得少于lm。(√) 10、等速采样是指烟气在管道中气流分布是等速的。(×)
11、用一个滤筒在已确定的各采样点上移动采样,各点采样的时间相等,称为移动采样。(√) 12、当烟道直径>0.3m时,虽然气流的分布是均匀和对称的,也应按同一断面的多点进行布布点采样。(√)
13、用林格曼图观察烟气的仰视角应尽可能低。(√)
14、在烟气测试中,由于一般气体分子可忽略质量,不考虑惯性作用,所以不需要等速采样。(√) 15、烟气测试对采集不同的有害气体,对采样管的加热温度要求也不同。(√)
16、在既有固态或气溶胶又有气态物质的管道中采样,可用串连吸收瓶捕集气态物质,所用采样管不用加热。(×)
17、烟尘采样时如果采样速度小于烟道中的气流速度,测定结果会偏高。(√) 18、烟尘测试中,应在排气筒水平烟道上优先选择采样点位。(×) 19、理论空气量与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之比称之为过剩空气系数。(×) 2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的玻璃棉尘、石英粉尘、矿渣棉尘均指含游离二氧化硅超过10%以上的各种尘。(√)
21、排放污染物的烟囱是污染源,而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如车间等)不能算是污染源。(×) 22、排气筒高度的计算是指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的高度。(√) 23、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以连续1小时的采样获取平均值,若浓度偏低,需要时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
2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氧化硫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是指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
25、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时,监控点和参照点距无组织排放源最近不应小于5米。(×)
2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一般采用连续采样,以月均值评价。(×)
27、《大气污染均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周围界外浓度最高点,必须设于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米范围内。(×)
28、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遵守以下指标之一项,否则为超标排放:①通过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②通过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设置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三项?
答案:1)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3)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
2、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的规定,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应该如何采样? 答案:一般采用连续 1 小时采样计平均值;若浓度偏低,需要时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 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实行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四个样品计平均值。
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适用范围为农田、蔬菜地、菜园、果园、牧场、林地、 等地的土壤。答案:自然保护区
26
2、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助静电引力作用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称为 。答案: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3、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土壤环境划分为 类。答案:三 4、Ⅰ类土壤环境质量应基本上保持 水平。答案:自然背景
5、Ⅱ类土壤环境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 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答案:牧场
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划分为 级。答案:三 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是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质量的 值。答案:限制
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是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 值。答案:临界
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 级标准。答案:二 1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六六六为四种 的总量。答案:异构体 1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滴滴涕为 种衍生物总量。答案:四 1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 值。 答案:水田
1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采用旱地值。答案:铬
1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重金属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 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答案:>5
15、某一蔬菜地,其土壤的pH值为6.5~7.5,则该土壤中镉含量不得超过 。答案:0.60 mg/kg 16、在土壤背景值研究中,采用了土壤试样的全分解方法。所谓“全分解”就是把土壤的 彻底破坏,使土壤中的 全部进入试样溶液中。答案:矿物晶格 待测元素
17、土壤样品的消解方法,分为浸取法和 两种。答案:全消解法
18、无论采用新鲜土壤样品或风干土壤样品,都需测定土壤 以便计算土壤中各成分按烘干土为基准时的校正值。答案:含水量
19、土壤样品全分解时,若采用酸分解,则必须使用 酸。答案:氢氟
20、土壤样品测定中的全程序试剂空白溶液,是按照与土壤样品 的步骤进行制备的。答案:相同
21、分光光度法测定砷的土壤样品是用 缩分土样。答案:四分法
22、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应考虑土壤 对其结果的影响。答案:含水量 23、消解土壤样品所用的酸均应为 级试剂。答案:优级纯 24. 土壤监测项目分常规项目、特定项目和 项目。答案:选测
25、土壤采样可采表层样,割面样,表层样采样深度为0~20cm,剖面的规格一般为长_米,宽0.8米,深_米。答案:1.5 1.2
2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和砷标准值与 、 和 有关。 答案:土壤pH值 土地轮作方式 阳离子交换量
27、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 ,铬采用 答案:水田值 旱地值
28、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等不稳定组分的样品要采取 保存的运输方法,并尽快送到实验室分析测试。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样,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4℃以下避光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测定有机污染物用的土壤样品要选用 容器保存。
答:低温;玻璃
29、在土壤环境监测中,当选测的项目无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品时,可用 实验来检查测定准确度。答:加标回收
1、对于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根据土壤pH值共分为 个等级。(B)A. 2 B. 3C. 4D. 5 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三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适用于pH 的土壤。(B) A. < 6.5 B. > 6.5 C. 6.5~7.5 D. > 7.5 3、土壤环境质量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 ,划分为三类。(D)
A. 污染物含量 B. 所属区域 C. 土壤特性 D. 保护目标 4、对于Ⅰ类土壤区域,其土壤质量要求为基本上保持 水平。(D) A. 低浓度 B. 中浓度C. 高浓度 D. 自然背景
27
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 。(A) 、A. 监测方法 B. 分析方法 C. 采样方法 D. 评价方法
6.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 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C) A. 一 B. 二 C. 三 D.四 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 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有水旱田之分。(D)A. 镉 B. 汞C. 铅 D. 铬 8、酸消解土壤样品所用的坩埚应为 。(D)
A. 瓷坩埚 B. 镍坩埚 C. 铂金坩埚 D. 聚四氟乙烯坩埚
9、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汞时,样品消解完毕后,若不能立即分析,通常加入 以防止汞的损失。(C)A. 硫酸 B. 保存液 C. 保存液和稀释液 D. 重铬酸钾
10、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汞时,一般情况下,消解完的样品只允许保存 天。(B) A.1~2 B. 2~3 C. 3~5
11、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总砷时,在样品中加入酸并在电热板上加热,目的是使各种形态存在的砷成为 砷。(B)A. 不可溶态的 B. 可溶态的 C. 三价的 D. 五价的
12、测定一般土壤pH值时,浸提液应选用 。(A)
A. 无二氧化碳的水 B. 1mol/L的氯化钾C. 0.01mol/L氯化钙 D. 无一氧化碳的水
13、测定森林土壤pH值时,一般情况下浸提液与土样之比为(C)A. 10:1 B. 5:1 C. 2.5:1 14、测定酸性森林土壤pH值时,浸提液应选用 。(B)
A. 无二氧化碳的水 B. 1mol/L的氯化钾C. 0.01mol/L氯化钙 D. 无一氧化碳的水 15、某蔬菜地,其土壤pH值为6.8,则其镉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mg/kg。(B) A. 0.20 B. 0.30 C. 0.60 D. 1.0
16、位于某矿产附近的水田,其土壤pH值为7.4,则其砷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mg/kg。(D) A. 15 B. 20 C. 25 D. 30
17、位于某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其铅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mg/kg。(D) A. 20 B. 25 C. 30 D. 35
18、某果园地,其土壤pH值为7.8,则其镉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mg/kg。(C) A. 0.05 B. 0.1 C. 0.5 D. 1.0
19、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测定总镍的土壤,其预处理方法为 。(B)
A. 盐酸-硝酸-氢氟酸 B. 盐酸-硝酸-高氯酸C. 硫酸-硝酸-氢氟酸 D. 硫酸-硝酸-高氯酸 2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以每千克 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A) A. 干土 B. 湿土 C. 自然土
21、土壤野外监测点距离铁路、公路至少 米以上。(C)A、100 B、200 C、300 D、500 22、III类土壤环境质量基本上 。(C)A、对植物和环境有少量危害和污染B、保持自然背景高水平
C、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D、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23、Ⅰ类土壤环境质量基本上 。(D)A、对植物和环境有少量危害和污染 B、保持自然背景高水平
C、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D、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24、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绝大多数项目必须通过测定 ,才能确定其相应质量标准值。(B) A、含湿量 B、pH值 C、阳离子交换量 D、容重
2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中,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是 。(B) A、一级标准 B、二级标准 C、三级标准 D、四级标准
26、土壤混合样是指在农田耕作层采集若干点的等量耕作层土壤并经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 个。(C)A、5~10 B、5~15 C、5~20 D、5~25
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适用于 等地的土壤。(ABCD) A. 农田 B. 茶园C. 果园 D. 自然保护区 2、下列哪些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属于II类?(ACD)
A. 一般农田 B.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C. 果园 D. 蔬菜地 3、下列关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的说法,正确的是(AD)。 A. 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为二级标准 B. 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临界值为二级标准 C. 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限制值为三级标准 D. 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为三级标准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