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21:25: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某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到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我就是本着这种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让孩子都参于到音乐中去。

游戏教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动,做不住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如:一年级教材中有一课《两只小象》,歌曲描写了两只小象扬起鼻子相互握手,表示友好的形象,在教学过程,我首先提问学生:?那位小朋友知道小象是什么样的???哪位小朋友上来模仿小象呢??。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象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接下来我把提前准备好的波浪形的纸比作河水,让小朋友沿着河边模仿小象走路,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姿势走路,握手,小朋友把胳膊扬起来,然后模仿小象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这时我先用打击乐伴奏,

一、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然后我弹旋律,小朋友们可以踏着琴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表演,在小朋友们表演兴奋时我把歌词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记住。这时加上旋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同学

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二、节奏教学: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那就是节奏。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在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节奏教学的。在低年级的节奏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小同学刚入学互相还不熟悉,我记不住名字的特点,在第一节课时,我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我 叫 齐 兵],然后我按节奏:[走走 走 走],让小朋友也象我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叫两个字的站在左边,叫三个字的站在右边,按节奏[ 走 走 走 走] 和[ 走走 跑跑 走]。然后在每个同学按节奏介绍完自己的名字后,在记住对面一个同学的名字。如:[我 叫 王 鹏]、[你 叫张小 宁]。这时我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1)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2)用小动物的名字做游戏来巩固练习。如:小猫,小 猫,大老 虎,在练习过程中我有时也用声音的强弱,来让小朋友们体会节奏有强弱,体会不同拍子的强弱规律。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这节课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第二节课之前,我还会继续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进行《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我让孩子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再次感受四分音

符的时值。然后我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孩子不再需要听我唠叨四分音符为一拍,打一个'\\/'呢就是一拍,八分音符为半拍,'\\'是前拍,'/'是后半拍……\普通的走跑开始,训练孩子的节奏和音乐感。活动中孩子始终是以自己的身体在感受乐音的特点。这个游戏我是收到奥尔夫光盘中的一项游戏的启发,可能我讲的不是特别身临其境,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三、声势训练:在奥尔夫教学中,有一种节奏律动活动被发挥到了及至,这就是声势。以人体作为一种乐器不同的拍击方法和绚烂的动作相结合可以成为音响效果极好同时又很能感染人的打击乐声音效果。在对低年级进行小的合唱教学训练时,我先请孩子玩交通工具游戏,说出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交通工具,如卡车(x x)、摩托车(xx x)、公共汽车(xx xx),每一种交通工具代表一种固定节奏型,这就是奥尔夫教学内容中提到的节奏基石,把孩子分成三组,每组反复念一个词,加上音量的大小、力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指的

是声音的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就组成了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

除此之外,童谣、儿歌、唐诗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节奏性,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边念边加上身体动作,这样,稳定的拍子、准确的节奏感在他们动的过程中得到训练,一首儿歌我们可以让孩子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为其伴奏,通过身体或乐器来伴奏,合在一起就成了美妙的多声部作品了。我们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音乐或舞蹈的结构。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片进行即兴唱故事接龙。把故事用嗓音、动作、舞蹈、演奏、表演即兴的编成音乐舞蹈剧等等

高年级的教学和低年级的教学有所不同,高年级不爱动,有时表演起来也会难为情,根据这些特点,我选择一些活动范围小,动一点脑筋的活动,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在声势训练中,高年级同学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高年级的同学做,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如: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比左手快一倍的速度拍,我曾经在给六年级上《当五环旗到北京的时候》就实践过,我那时是让他们选择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拍这样,另一部分必须换成其他的方式,比如换成唱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他们感觉两只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他们知道了各自独立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们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无论是演奏,合唱,还是合奏,重唱等活动,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时值

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23o56hmg762h60030t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