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下半年四川省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考试(真题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12:18: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四川省2019年下半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考试

《教育公共基础》

(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

一、判断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认为: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劳动起源论的主要观点。马克思的劳动起源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故本题正确。

2.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中,处于入职阶段的教师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知识和经验具有表面化的特点。(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的主要观点。新任老师在准备期的素质特点如下: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缺乏实际经验:知识和经验具有表面化的特点:形成了教师所需要的一部分独特的优势素质。故本题正确。

3.师生不同的经历和生活经验属于校外课程资源。(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资源的结构分类。师生不同的经历和生活经验属于校内课程资源。故本题错误。 4.某小学语文老师在《挑山工》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为“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挑山工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的感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绕着走”。这体现了德育的渗透性原则。(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渗透性原则。德育的渗透性是指在课文中加入思想品德教育,本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正是体现了德育的渗透性原则。故本题正确。 5.小刚坚持“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生活准则,他的道德发展处于习俗水平。(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句诗出处自《诗经·卫风·木瓜》,意思是:他送我鲜美的桃子,我以精美的琼瑶美玉还她,体现了互惠利他性。科尔伯格的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儿童的道德推理标准从利己向利他发展,使儿童逐渐学会关心他人的利益、满足他人的需要。故本题错误。

6.教师的基本板书要能体现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内在联系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能表现教学内容的基本事实、基本思想。(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课堂板书的作用。为了弥补讲授的不足,教师要通过文字、符号、图表、图解等形式,把教学重点、难点或关键性的知识写到黑板上。板书要能够帮助实现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难点,形成知识结构。故本题正确。

7.国家课程具有普遍适用性,但难以顾及各学校的特殊性。(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国家课程是指由国家统一组织开发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课程,确保大多数学生甚至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强调普适性,但很难满足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故本题正确。

8.小组讨论是一种教学策略。(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策略的分类。着眼于学生社交发展的教学策略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学生进行交往性学习。包括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小组讨论教学策略等。因此小组讨论也是一种小组策略。故本题正确。

9.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的开展工作。(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而不是循序渐进。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的开展工作.故本题错误。

10一般认为,初中生的思维己经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但面临新问题时往往会退回到具体运算阶段。( ) 【答案】√

【解析】本题查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形式运算阶段的特殊性表明:青少年一般先在自然学科领域出现形式运算思维,在社会学科领域的思维发展较慢。同一个人在某一学科领域的思维可能达到形式运算水平,但遇到新的困难问题时,其思维又会退回到具体运算水平。故本题正确。

11.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为持久的变化,因此学习结果将会以行为结果的形式表现出来。(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概述。学习有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有时候这种变化并不一定在行为上立刻表现出来,而是在日后才逐渐显现,即行为潜能的变化。故本题错误。 1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先知者而存在的。(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存在的。故本题错误。

13.知识的储备是个体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因此知识储备量越大,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以及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有助于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故本题正确。

14.根据艾森伯格的理论,当学生帮助他人的原因是“我帮助他是因为他需要帮助”的时候,表明该生的亲社会行为己经达到移情取向水平。(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的取向。亲社会行为的取向有享乐主义、自我关注取向;他人需求取向;赞许和人际关系取向:自我投身的、移情的取向;内化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取向。题干中的表述为他人需求取向.故本题错误。

15.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通过角色训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把掌握的应对方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训练方式称作肯定性训练。(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肯定性训练。肯定性训练也称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在于促进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故本题正确。 16.学习准备状态受智力发展和技能掌握的影响较大,受生理发展状态的影响较小。(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准备的影响因素。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因此学习准备状态不仅受智力发展和技能掌握情况的影响,也要受到生理发展状态的影响。故本题错误。

17.在学车过程中,每次练完倒车入库后,琪琪都会在睡前将倒车入库过程在脑海里默默过几遍,琪琪的这种做法属于心理练习。(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操作技能练习的方式。根据练习途径的不同,可以把练习方式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模拟练习是利用一定的工具代替实物来进行练习;实际练习是在真实的情境中真实地进行练习;心理练习是练习者在头脑中模拟练习的动作以及要求。故本题正确。

18.习惯了杯子是用来喝水的,就想不到杯子也可以用来插花,这属于思维定势。( ) 【答案】×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本题属于功能固着,故错误。 19.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其监护权由学校行使。( ) 【答案】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为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故本题错误。

20.某教师经常上课迟到,没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学校可以对教师给予行政处分。(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法》。《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故本题正确。 21.在某小学六年级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内教师让没有带教科书的一位学生回家取书,而这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此事故属于学校直接责任事故。(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此事故属于校外第三人对在校未成年学生造成伤害.学校对于在校未成年学生有保护、管理职责,保证其不受不法伤害,这是其应尽之义务。如果学校违反了相关

的法律义务,使校外第三人对在校未成年学生造成伤害,学校应承担一定责任。如果学校未尽到对于未成年学生的监督管理职责,如在教学活动、安全保卫、卫生保健等方面存在疏漏,此时学校应承担相应责任或连带责任,构成学校间接责任事故。故本题错误。

22.侵权损害事实的存在是实施法律救济活动的前提。(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救济的相关知识。对于任何违法行为,公民都有申诉、控告的权利。没有权益的损害,就不会存在纠纷,没有纠纷就无须建立解决纠纷的法律制度.侵权损害事实的存在是实施法律救济活动的前提。法律救济的最终目的是补救权益受害者的合法权益,这也是法律救济的基本功能。故本题正确。

23.某班数学老师要求家委会使用班费给全班同学购买某出版社出版的数学练习册,该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数学老师以权谋私,违背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故本题正确。

24.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是基础。(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是基础,其他是其具体体现。故本题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某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生态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C

【解析】教育的生态功能其核心观点是人类处理好自己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题干的关键词“垃圾分类”可以看出本题选C。

2.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内容,这体现了教育目的( )。 A.定向功能

2019年下半年四川省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考试(真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28j835ey310e609m87w9sc9l3ppnv019y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