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名师教学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3:44: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凭借文本 感悟真情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动人心魄的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真情是待人的根本。人世间处处有亲情、战友情、师生情、邻里情、互助情、怜悯情……本组教材就以“动人心魄的真情”为主题安排了《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4篇课文,其中《再见了,亲人》、《桥》是精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是略读课文,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这4篇课文都洋溢着动人心魄的真情,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思想情感受到深深的感染与熏陶。

另外,“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也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

了解了本组课文的内容,再来看一下本组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潜心读书,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

3、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一些准备。 5、加强速读能力训练。

教学重、难点:潜心读书,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这4篇课文都是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每当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多数人的心里总会有些不舒服,主要原因是这类文章记叙的事例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学生不容易从文字中领悟文章的内涵,可是遇到这样的文章我们又不能不教,如何教呢?首先我们要走出这样的心理误区,应该认识到: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不能与守旧落后、过时、缺少时代感画等号。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所描述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事,抒发的感人肺腑的情,无不凝聚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并使之发扬光大!可以说,这样的精神财富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如,伟大的长征精神,留给我们的是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是一种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一种自强不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勇气。当今时代的人,仍然需要从这些精神财富中汲取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另外,课文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不同于学生的课外读本,选文不能一味以学生的喜好为标准,应体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所选为语文教材,务求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之增长确有助益”之精神。事实上,大多数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不但语言典范,思想健康,而且有启迪价值。

针对本组教材,教学建议如下:

1、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性。教学这一类课文,容易把握强烈的思想感情而忽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往往将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要注意与思想品德课中的革命领袖和革命传统教育区别开来,不能向学生灌输革命的大道理。要做到“文道统一”,把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与感受人物形象和美好品德融为一体。

在教学目标定位上,一方面,不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得太高,脱离学生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使思想情感的浸润、熏陶变成生硬、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不要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一定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重点抓语言文字的训练,明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有哪些,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如何落实。

2、革命传统题材课文,学生在内容的理解上困难并不是很大,关键的还是要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走进文本;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文字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作者、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感受人

物形象,学习、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

3、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理解有点困难、不易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这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学习课文前,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材料,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生查阅、收集相关的资料,为学生学习课文做一些铺垫工作。另外,要做到“难课文巧教”,在“巧”字上下功夫。“巧”体现在要能够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眼”。

这就是这一单元的整体情况分析,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具体的课文,在解读具体课文时,我根据每一篇课文的内容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解读方式,希望能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帮助。

14、再见了,亲人 凭借文本 , 领悟情感 15、金色的鱼钩 抓人物描写,感悟人物品格 16、桥 抓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品读 17、梦想的力量 长文短教,突出略读课文的特点

14、再见了,亲人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四、凭借文本,领悟情感

这篇课文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如何凭借本文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呢?老师们可以做如下尝试: (一)、整体入手,感知情感: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名师教学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2hd47xmum9pg7z7hdvh6c4rp7oyx100sq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