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这些行为,正在摧毁孩子的自信
自信教育,是父母的必修课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曾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孩子长大后社交能力差、没有自信心,都是因为从小的家庭环境影响。
好的家庭会培养出乐观向上、谦逊有礼、自信自强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则会让孩子慢慢变得脾气差、没主见,长大后及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美国总统奥巴马小的时候,由于肤色原因一直少言寡语,老师将这一情况状告母亲的时候,并且告诉其父母,孩子从小就不相信自己,长大很难成大事。他的父母给他找了一个课余时间订报纸的差事。鼓励他去敲门、去交谈,最终成功订出报纸,并且越来越有自信,说话也不结巴了。
再后来,这件事一直深深影响着这个小男孩,一直到他成为美国总统。这个人就是奥巴马。由此可见,孩子从小有没有自信心,对孩子以后成就影响甚大。
斯坦福大学教授总结了几种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家庭教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原因:
1、制造阴影:例如家长经常给孩子说“外面坏人太多”“捡垃圾的骗子很多”之类的话,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孩子遇事就会胆小。
2、保护过度
(1)生活“包办”
为了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在生活上采用“包办”,让孩子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2)避免“危险”
为减少孩子遇到危险,很多家长惯用“恐吓”手段,造成孩子心里害怕。
(3)父母做主
无论大小事,均由父母做主,让孩子失去了思考、选择、做事的能力。
4、嘲笑孩子:由于很多孩子能力不足,很多家长经常嘲笑孩子天真无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5、责罚孩子:打骂和惩罚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6、要求过高:家长根据自己的需求,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管合不合理。孩子完成不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让孩子感觉被忽视。
7、没有耐心:孩子提问,家长没有耐心回答问题,打消孩子对家的敬畏。
8、不给机会:例如孩子要洗衣服、做家务、买玩具等,家长不给机会,还没有和孩子交流,立马否定,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9、宽容不够:家长太严厉苛刻,不懂得宽容和理解孩子,让孩子变得没有安全感。
10、爱做比较:总爱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严重损伤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产生自卑。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尊重孩子
家长尊重孩子,将孩子看做一个个体,而不是家长的依附品。自信来自自尊,家长尊重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重要性,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决定想做什么。家长不要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天才,自己家的孩子就是蠢蛋,不要只是一味批评孩子,而是要努力发掘孩子闪光点,让孩子有机会表现自己长处,建立孩子自信心。
二、赞赏孩子
家长学会适当赞赏孩子,在孩子完成某件事的时候,可以奖励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的很不错,这样会有信心做更多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是渴望被表扬的,让孩子有自豪感也是建立自信的关键。经常被表扬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同做一件事,会更积极地寻求方法,并且有信心做得更好,这是其他孩子所没有的品质。
三、信任孩子
相信孩子能做的很好,在孩子提出意见或者想法的时候,如果孩子意见不够成熟,可以基于孩子想法提些建设性意见,不要一口否认孩子,否则会让孩子质疑自己,从而导致自信心越来越小,最后会失去自信,更别提做好一件事情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