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意义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2 2:07: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讲解新课: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白天大于0°,黑夜小于0°。太阳高度在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叫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问题情境:读“北半球二份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思考a、b、c三副图中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 教师归纳总结:

①在图a中,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即23°26′N,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②在图b中,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即23°26′S,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③在图c中,太阳直射在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侧递减。 教师讲解: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

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 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相当。

活动: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

日期 太阳直射纬线 正午太阳高度为90o的纬线 北半球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 北半球冬至日

小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会直接影响太阳的辐射强度。由此可见,昼夜长短年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都会影响一年内地球接收太阳热量的多少,由此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二、四季的划分

(1)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在天文上,夏季应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冬季应该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2)划分方法——与气候相结合

现在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三个月划分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分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分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小结:季节的划分,对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二十四节气,有些告诉我们季节的更替(如立春);有些告诉人们气候的变化(如小暑);有些对安排农事有指导作用(如惊蛰)。 三、五带的划分

同学们,每年一月初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最近,七月初最远,可为什么一月不热七月不冷呢?

地球上的冷热不是取决于地球离太阳距离的远近,而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

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的地区,太阳辐射丰富,划分为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太阳辐射少,划分为寒带;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划分为温带。

五带的划分如下表所示:

五带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23°26′N- 23°26′N- 23°26′S- 66°34′N- 66°34′S- 90°S 有极昼极夜 纬度范围 23°26′S 66°34′N 66°34 S′ 90°N 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 发生现象 有阳光直射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四季和五带。四季的划分对农业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课堂作业:

1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

(1)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30°N)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某户居民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后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2)为避免这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中年终年都被太阳直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约为( )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 2.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4°,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北极圈的度数为66° 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 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

【板书设计】: 地球的运动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季:3、4、5 (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夏季:6、7、8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秋季:9、10、11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冬季:12、1、2 1、四季的划分 2、五带的划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切入到课文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已经具备一些感性认识,本节课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由对现象的了解上升为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本节课的理念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有助于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意义教案 的文档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意义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31bz2m6301symv1jox557eja0pqkz006nv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