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人口的迁移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05页) [识记—基础梳理]
1.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
2.人口迁移的类型?个人迁移、集体迁移
自愿迁移、被迫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劳务输出(外籍工人)增多。 (2)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3)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4)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移
(1)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2)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3)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4)城乡人口迁移:一种重要的迁移形式。20世纪初仅局限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图文助记] 1.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永久迁移、季节迁移
- 1 -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理解—要点突破] 1.世界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主要流向 原因 欧洲的殖由旧大陆到新大陆 民主义扩张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意义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整了人力资源空间分布格局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发达国家 (2)国际人口迁移的新表现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可按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
迁移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特点 迁移原因 迁移方向 高素质人才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外国廉价劳动力 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难民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 2 -
主要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2.我国人口迁移 (1)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特点
(2)我国庞大的民工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3.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 3 -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世界人口迁移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C.俄罗斯
B.日本 D.德国
1.D 2.A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懂示意图,然后由不同的人口年变化率推知该城市的人口变动情况。第1题,比较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口变化率,可推知该城市
- 4 -
总人口增长速度变慢,但总人口增长率仍大于零,故总人口数仍然在增加,因此排除A、B两项;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略有增加,所以C错;与80年代相比,该城市90年代国际、国内净迁移率都在下降,说明迁入该城市的人口减少,故D项正确。第2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有所增加。此外,该城市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引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故选A;俄罗斯、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是负增长,故排除C、D两项;日本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率都较低,故排除B项。] 考向2 我国的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3~4题。
3.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 C.粤、豫、沪、黔
B.豫、粤、黔、沪 D.豫、粤、沪、黔
4.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3.A 4.D [第3题,我们虽然不能清楚记忆不同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数,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根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较,使用排除法解题。①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且常住人口大于1亿,说明是人口迁入区,豫为迁出区,所以可以排除B、D;②的户籍人口超过1亿,且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是人口迁出区;③的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也是人口迁出区;④的人口大于京、津,且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是人口迁入区,黔是迁出区,可以排除C。故选A。第4题,可用直选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故选D。] 考向3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 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