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工艺”教育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 温情的游戏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16:28: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温情的游戏

——“工艺”教育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席卫权

摘 要:针对青少年心里问题,工艺美术教育能够作些什么?笔者从对传统工艺

文化之内涵分析入手,论证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蕴含的深刻的造物思想、独特的情感气质、温情的人文关怀,有助于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和精神重负,并进一步阐明工艺教学具有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学科优势,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涵养和抚慰心灵”作为教学目标整合到教学计划中进行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健康 传统工艺 情感 游戏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倍受教育界的关注,各种负面报道显示情况依然相当严重,包括学习压力、家庭矛盾、生理发育、同学关系、网络媒体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等原因,导致了中小学生的心理重负。虽然学校方面已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如当前国内基础教育改革中呼吁减轻学生负担,提倡人文关怀;在学校中倡导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教育等,但问题只能获得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产生负面影响的诸多原因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那么面对青少年的心里健康问题该怎么办?显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人们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意识,尤其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从学生出发,考虑能否从学科教学的角度给予学生心灵以抚慰。如果能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时时感受到来自课程内在的精神慰籍,将对缓解学生心里压力起到务实和有效的作用。这方面,美术课程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中小学课程序列里,美术课程是最具人文性质的课程之一,除了一般学科意义上的知识、技能和创新意识等能力目标外,美术教学在体验文化、涵养美感、陶冶情操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发挥着独到的效用。有关学校美术教育促进青少

[1](p54)

年心理健康的可能性,国内学者钱初熹曾经撰文论证。文中针对心理健康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的九项指标(幸福感、协调程度等),逐条分析确认了美术教学活动对形成学生健康心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并举例探讨了美术鉴赏教育如何在促进青少年心里健康方面发挥功效。笔者赞同钱初熹女士的观点,并以此为启发和基础,尝试进一步阐述关于工艺美术教学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之作用和关系。 二、“工艺”教育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设计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门类,它由“设计”和“工艺”两部分构成。新的美术课程标准①(以下简称新课标)及其解读中,“工艺”是指创造人工制品的手工艺活动。其主要指涉范围是“传统工艺”,包括:基础图案,金属工艺、竹木工艺、编结工艺、纤维工艺、纸工艺、泥塑、陶艺和各种民间美术制作等。

基础教育阶段的设计教育属于通过“设计”的公民素质教育,在此视角下的“工艺”教学目的、意义何在?新课程标准并未单独就“工艺”部分作出规定,而是将“设计、工艺”作为整体来诉说,是一种“导向性、概略性”的表述,内容涵盖了知识、技能、审美、创意等目标,在延伸的意义解释中,还抱有更深刻

[2](p74)的“人生目标”——满足生活和修养情感。这些目标是多方向、多维度统

一的,每一项目标都据有相应的教育价值,此处全面论述实不必要,笔者仅从“工艺”教学与涵养和抚慰学生情感的角度来谈一些认识。

新课标中,“传统工艺”是和“现代设计”相对应的概念,凸显的是“传统”价值。“传统”一词无论被当作审美概念,还是文化概念,都和人的情感密切相关,当“传统”和“工艺”连接后,就使“工艺”具有了一种经由生活积淀而来的温润的情感意味,而这种情感又因和生活、文化、传统、技艺等紧密关联而来得深厚、细腻、生动和绵长,工艺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涵养和抚慰学生情感的作用。在当前设计教学中,常被提到的最“显著的、实在的”教学目标一般是创新、审美或动手能力等,而情感目标则好像是顺带的、附从的,它的价值意义正在被忽视。如何理解工艺教学的“温情”价值,如何借助工艺教学彰显人文关怀,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达成和谐、美好的健康心里状态?值得美术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

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三、“温情”的工艺美术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为造物文化历经岁月洗礼,饱含先民智慧,它源于生活,接近自然,体现民族的根性文化和情感特质,因而具有怀旧、质朴、亲和的内在属性。正是这种属性容易契合现代人们深层的心理需求,给予“生命普遍地衰落

[3](p68)了”的现代人以精神抚慰。当工艺美术以课程形式出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

中时,不能忽略对这些内在属性的深入解读。

(一)“怀旧”的情感

怀旧情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对于个体、群体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一种永远的“内在需要”,尤其是面临压力与困惑时人们的“怀旧”更易显现。“怀旧”支持人们对过去经历进行“回顾”,试图从熟悉的传统文化器物和生活方式的启发下寻求某种初始的安全感和亲切感。中国文化传统中存有 “怀古”情愫,尊重先贤,怀念过去,向往平和宁静的人生状态。在文化艺术领域,“古风”意味历来被当作一个审美层次来追求。这种感怀过去并非真的希冀“往事重来”,而是求得一种针对现实需要的心灵慰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甚至能够去除某些精神桎梏。

“怀旧”对于青少年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潜意识”,但同样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心灵需要。面对各种压力和矛盾,他们也会回忆“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会怀恋“那时候”玩过的游戏和物品。或许青少年的“怀旧”仅是含混的、模糊的感觉和短暂的心里状态,但所反映的是一种纯真的、敏感的、美好的心理诉求,应引起关注,他们精神追求的丰富性和内心的敏感性时常被成人低估或忽略。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s Montessori)在《儿童的教育》一书中谈到“像所有别的人一样,儿童有着自己的人格。他自身具有创造精神的美和尊严。这种美和尊严是永远不能磨灭的,所以,他的纯洁又有非常敏感的心灵需要我们

[4](p93)最审慎的爱护。”青少年的“怀旧”常和记忆中的器物、故事、活动等相关,

而工艺教学中涉及的工艺欣赏、制作、参观合作等活动过程恰好能够与之相和。因而,工艺教学合理地加以引导和“利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现象是完全有可能的。

工艺教学中的许多课程内容能够对应于青少年的这种“怀旧”心理,比如“小型玩具制作”、“纸扎”、“绣荷包”、“小雕塑”、“剪纸”、“搭鸟笼”和“各种材料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的编结”等;也可以结合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相应课程,例如“陕西凤翔泥塑”、“浙江仙居花灯”、“江西萍乡傩戏面具”、“山东潍坊风筝”、“甘肃临夏砖雕”、“天津皮影”等民间手工艺都可以经过 “设计”,以合适的形式引入中小学工艺教学,使学生体验“怀旧”韵致,生发美好心情。

(二)“质朴”的感觉

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既包括面向宫廷的华美风格,也包括面向各阶层大众的朴素风格,但总体上的风格是“质朴”的,从材质选取、工艺理念到内在思想都体现着这种气质。

1.尊重“天然”的材质观

我国最早的工艺典籍《考工记》中提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讲到对材料的考查和整理的重视,又提到要重视“天时”和“地气”

[5](p97)

,表明对材料选取和加工中要尊重本性,顺乎自然规律的态度。明代宋应

星在《天工开物》中更表达了对天然之物的崇尚态度,称其为“天工”,曰“天

[6](p56)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曲直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这种观念的

影响下,中国传统工艺特别注意发挥质料的天然本性,显示材质本身的色泽、纹理、质地的美,即使白璧有暇,也要施以“巧做”,

[7](p138)

让人工之美和“天工”

之美有机结合起来,浑然天成。钧瓷的窑变裂痕、黄花梨木的纹路、紫沙壶的细腻色泽、竹草编结的经纬都成就了传统工艺的材质之美,“天然”朴素,润泽祥和。

2. 以致用的指导理念

新课标理念中,要让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思想。“物以致用”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主要指导理念,以适用、俭朴、惜物为宗旨,

[8](p161)

讲究以适用为本,

把用工和用物控制在朴素的程度上,即使富裕也提倡俭朴。明代的文震亨还把“俭朴”上升为美学追求,在他的著作《长物志》中提出:“随方制象,各有所宜,

[9](p65)宁古无时,宁朴勿巧,宁俭勿俗;”此种思想有时被中国古典文人用来和精

神修为联系起来,与孟子主张的“寡欲”能够“养心”的观念相一致,追求心境澄明的境界。

3.自然和谐的内在思想

“天人合一”理论是中国哲学和审美文化的思想中坚,讲究协调、平衡、中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工艺”教育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 温情的游戏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33oe94ngn3qhtz4wk8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