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继往开来,深化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1 10:54: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继往开来,深化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朱昌球 (一)

长沙市中小学的创新教育,如果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算起,可以说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现在,长沙市中小学的创新教育,已经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师创造性的教,课堂教学做到活动式、探究化、创造性 1、建立以语文教学为龙头的文科“书册阅读”读写活动教学流程。

语文阅读课以“书册导读”为主,遵循“读(看)、想(探)、议(说)、练(写)、改(补)、评”六步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即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来开展阅读活动。这其中的“读(看)”,是读(看)原文、原著和有关注解、背景介绍等有关资料,用新课改的说法就是“感受”;“想(探)”是根据自己对原文和有关材料的感受中所发现的问题或产生的疑惑以及教师已经设置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用新课改的说法就是“领悟”;“议(说)”是同学们把自己的领悟进行交流,讨论,用新课改的说法就是“合作”;“练(写)”是在感悟、研讨、探究、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书面表达和语言创造,当然其答案应是丰富多彩的;改(补)是根据“参考资料”或“参考答案”进行修改和补充,修改次之,补充为主,以尊重思考的独立性和多样性;“评”可以是师生互动,自评、互评、生评、师评相结合。

语文的写作课以“书册短评”为主。近几年,不少学校开设了《书册阅读》这门课程,每周两课时,让学生进阅览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自由阅览。学生的阅读面广了,有的一学期下来读完了近十本书(平均7、8万字一本),沿着这个兴趣,利用寒假春节再读几本,那么,半年时间可读完8—15本书。同样,老师也多看了点书,因为要给学生写“书册导读”“名著导读”等。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往往很想并且会不由自主地向同学、向朋友、向老师、向家长介绍他所喜欢读的书,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读后的感受、感触和体会传递给他人,这样实际上就是在做“书册广告”,再把这些所想所说整理成文字就是在写作“书册广告”。 “书册导读”和“书册广告”是师生书册阅读中心灵沟通的桥梁。不论是“书册阅读”还是“书册导读”“书册序言”的写作,强调的是“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自然,新课改的作文教学也强调“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尤其是现在的高考中时兴的话题作文,即首先是学生“审题”

1

——看题、想题(含话题),然后说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联系现实生活,想其中的社会问题——某话题),然后再去读现有的文章或类似的文章,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体会写出来。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又归纳出“四步教学法”的流程:感悟(读“话题材料”)——研讨(说“话题范围”)——探索(想“话题意义”)——创造(写“话题文章)。

有的学校还把语文课的读写活动教学流程,在相关的文科教学中进行推广。

如历史课的“自学启导式”,即学生自学和教师启导相结合。“自学”是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启导”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生活现实来开展自学。最为典型的是“提纲导学式”——教师运用提纲启发引导学生“读、想、说、练(写)”。教师设计启导提纲,学生也可设计自学提纲,教学流程为“导读——导思——导说(讨论)——导练(写)”四步骤。

政治的“生活结合式”。“活动”是以社会调查、社会考察为主,“生活”是把无形的社会大课堂引入有形的教室小课堂,在社会调查和考察活动中提高对生活的认识、揭示、概括能力。社会生活包容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等许多现象和道理,教师上课通过“引入社会现象——发现社会问题——分析因果道理——模拟社会实践”这样的基本程式,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包含的哲学道理和掌握社会经济学常识。

英语的“情境活动式”,包括“情境对话”“情境阅读”“情境写作”等多种形式。“设置情境”——“感受情境”——“开展活动”——“创造情境”是其基本的教学程序。英语教学的活动化、生活化、能力化都融入在“情境教学”之中,即这“情境”就是活动,就是生活,就是能力的培养。“情境”有歌舞、漫画、社交、工作模拟等一切的生活情境、工作情境、政治情境、文化情境等;“设置情境”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感受情境”以学生共同参与为主,“开展活动”是师生的一种互动,在师生的互动中又创造了一种新的情境。

这种教学模式在文科教学中设置的“读──想──说──写”等四步基本的教学程序,其意图就是要把思维教育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教育放在关键位置,以求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其核心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以便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发表意见、尽情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创造、创新的余地。

2、建立以物理、化学教学为龙头的理科“探究性实验”活动教学流程。

人文学科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离不开“读”和“写”的实践活动,科学学科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样离不开“实验”和“操作”等实践活动。

2

物理、化学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既便于学生对科学探索、科技发明过程的亲身体验,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欲望和创新智慧的激发。

物理的探究性实验活动采取的是“发散复合式”的流程。物理实验教学一般要以“现象发现”为导入手段,这实验中的“现象发现”是生活现象的再现;然后是“质疑发散”,即通过观察,提出疑惑、疑问,这疑惑、疑问是多方面的,有材料、结构、用途方面的质疑发散,有方式、方法、途径方面的质疑发散;然后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即“复合思维”,有原理、规律、规则方面的,也有定理、公理、公式方面的)去思疑、去探究、去实验;然后在实验中去修正、去补充、去归纳;最后,学生在完成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来解决问题,掌握规律,弄懂原理,再去发现或创造新的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本的具体的教学程序为“现象发现——质疑发散——思疑复合——实验探究——归纳创新”四步骤。 发散是切入点,是基础,“复合”是关键;“发散”是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复合”是对物理原理、物理规律的揭示和总结。

化学的探究性实验活动采取的是“启发探究式”流程。化学教学在传统的启发式的基础上,诱导学生进行相关的一系列的化学实验,在实验中启发学生在认真观察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出一些化学规律和反应原理,或者鼓励学生根据一些化学规律和反应原理大胆设计一些新的化学实验,以弥补原有的化学实验某些方面的不足(诸如实验效果、操作的方便和安全性、材料和场地的限制等);其具体教学程式体现出“探究——再探究——深入——再深入”的全过程。

运用到生物课堂教学,采用的是“研究探讨式”——即“观察——研究——实验——探讨”基本教学程式,这是以仿生学的原理为指导,建立“观察——研究”“实验——探讨”两阶段课堂教学模式;观察——研究”是发挥个性优势,强调学习的独立性的教学阶段,“实验——探讨”是发挥集体优势,切磋、商讨和博采众长的教学阶段。“模仿”和“创新”是“研究探讨式”生物课堂教学的两大特征。

数学课的活动教学采取的是“探究深入式”。数学教学以计算、设题活动为主,在计算和设题活动中融入生活中的数理现象,以引起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计算和设题能力。尤其是“设题活动”,数学老师抓住身边生活、身边事物千变万化的“形”,遵循数形结合的基本原则,以“究形”——“探理”——“析关系”——“求运用”为基本程式(“究形”为问题的切入,“探理” 为问题的深入,“析关系”——数形关系、等量转换关系、函数方程关系等为问题的再深入,“求运用”就是以解决生活中、身边事物中的

3

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出与身边事物紧密相关的数学题,然后再自行解体题。

3、建立以科技教学为龙头的“专题活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流程。

实施新课程,基础文化课一般都安排在上午进行,科技、劳技、艺体、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一般都在下午进行。由于它们的综合性的特点,很适合我市原来的科技课的“专题活动”的教学模式——“劳科实结合式”。

以前,中学里的科技、劳技、实验三课一般是单独的,分开的,各立门户的。科技课专讲“创造思维”“创造技法”和“创造发明”等;劳技课就专门进行一些锯、刨、拆、装等敲敲打打的活动;理化生实验课就只是进行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操作活动。我们开设的科技活动课是把科技、劳技、实验三课的内容相互穿插和渗透,有意识地模拟或还原一些生活物品、学习用品、实验器材和实验设计的发明的全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改进或发明一些生活物品、学习用品、实验装置和实验设施,以提高科技活动课的思维、科技和教育的含金量。其教学流程为:激趣——激思——激言——激行。

激趣,让学生观看(参观)一些创新、发明作品,引起发明、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并通过联系自身实际,去发现一些问题,并选取一些感兴趣的题目(选题);激思,学习一些基本的创新思维的方法、要领,了解一些改进、创新的途径、方式,找准切入点(构思);激言,提出一些奇思异想,大家共同探讨、切磋,以修正、补充、完善方案(立案);激行,组织、帮助收集材料,开展竞争,把方案变成成品(制作)。

现在,不少学校就连每周一次的班会活动,每月一次的自选活动,每期一次的郊游活动都是按照“专题活动”的思路、流程进行的,确实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素质。

(二)学生创造性的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课内外学习体现出研究式、综合化、实践性

课堂内外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科学习突出一个“想”字,理科学习扣住一个“察” 字(观察和思考),这是研究式。语文的“想”以话题作文为切入点,从阅读材料中和身边事物中找到或发现许多热门话题进行思索和体察;政治、历史的“想”以时事评论和历史论文为切入点,从时事政治和历史事实中抓住一些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思考;物理、化学以还原事物的发明或发现过程为切入点,对物体的结构或构造进行观察和思考;生物、地理以调查报告和考察报告为切入点,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生物和地理的环境等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4

继往开来,深化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3m2e28jl36h1tx45fh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