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重庆市高校教师培训 师德考试
题 4
2012 年高校教师培训师德闭卷试题 第一章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 循的行为规范,即“为师之道” ;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 范在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
?2。思考题:如何理解“德一得”相通的本质?
一是“德”之得在于得道,二是说凡是道德的行为,它一定 是有益于他人,使他人有所得,德得相通的本质告诉我们,做人 为师当以得道为先, 只有得道方能化德, 只有拥有了做人为师之 德,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好人和良师, 只有悟道, 才能知道; 只有知道,才能得道;只有得道,才能成德;其次,我们还要善 于化德性为德行,在生活和工作中勉力行道,让学生有所得,也 让自己有所得。
第二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 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
?道德人格的高尚性;2 ?道
德目的的明确性;3 ?道德行为的示范性;4 ?道德内容的全面性;5 . 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第三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4. -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 工作的前提,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
是教师职业人格、 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 高校教师应 当具备的职业素质主要有高尚的师德、 正确的教育观念、 合理的 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
;除了
职业道德素质以外, 高校教师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专业文化素质 和实践能力素质两大方面:1
?专业文化素质(比较系统的哲学
理论修养 ;深厚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必备的教育科 学知识);2 .实践能力素质(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创新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 ;使用现代化教育技 术的能力)。5.-敬业精神就是对本职工作的专注和追求卓越的 精神,是一种出自从业者内心的, 从情感上对本职工作深深的爱 恋;从行为上愿为本职工作倾尽全力,尽职尽责 ;在效果上始终追 求一种自己力所能及的至善至美的境界的内在品质。 它是一个人 在从业过程中所追求的在职业情感、 职业行为和职业结果三方面 的完美统一。
.6。敬业精神在教书育人活动中的意义: 1 .敬业精神对于我 们满足自我生存的物质需要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2 .敬业精神会 丰富我们的人生内容, 充实我们的现实人生, 是我们在社会生活 中感知幸福与快乐的源泉。3
我人生价值的最有效的途径。
第四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7.-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 .教育公平原则 ;2 .教 育诚信原则;3 ?集体主义原则;4 ?人道主义原则。
.8。 -思考题:《知识精英:利益的获得与声望的下降》一文 留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
?高度的敬业精神还是我们实现自
道德原则的确立是为了指导人们的行动服务的, 高校教师职 业道德原则的确立也是为了指导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 行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体现基本的道德原则才能直接或间 接地教育学生,影响同事,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 创造一个和谐而又不失活泼的校园氛围。 高校教师应该主动地将 教师职
业道德原则作为指导自己行为举止的行动指南, 只有这样才 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称职优秀的高校教师。 根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原则的要求, 每一个高校教师都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严格要求自 己:一是言传身教,追求公平;二是讲求诚信,严谨治学,三是 热爱学生,乐于奉献。
第五章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 9.
职业素质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
-辅导员的1 .辅导员
的道德风貌影响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 ;2 ?辅导员的性格气质影响 学生个性的发展;3 .辅导员的兴趣和专长影响学生学习倾向
;4 .
辅导员的仪表风度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5 ?辅导员人格魅力的艺 术性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六章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
10. -思考题:当前教师人格异化有哪些典型表现?这些异 化现象给了我们教师怎样的警示?
表现:一是道德败坏,不顾廉耻,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人伦 底线;二是利欲熏心, 金钱至上, 滋生了严重的金钱拜物教思想; 三是利用学生,追名逐利,全然不顾履行教师的基本职责。四是
心浮气躁,方法粗暴,丢失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具有的仁爱之心。
警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职业道德操 守,关系到教师的人格尊严和自身形象,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 们只有主动并自觉地去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 才能使教师的 人格尊严得以维护,并最终赢得学生的敬重。
第七章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
-11。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1 .热爱学术、追 求真理2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3 .学术自由、民主平等;4 .谦虚 谨慎、团结协作;5 ?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第八章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
.12。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具体标准:1 .献身教育的敬业精 神;2 .学而不厌的治学精神 ;3 .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 ;4 .率先垂范 的榜样精神。
第九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
.13。如何理解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与教师现实人格的冲 突? 一是教师必须实现“道德之师”与“学问之师”的统一;二 是教师必须实现职业活动内的“言教”与职业活动外的“身教” 的统一;三是教师必须实现 “德之自修” 与“德之助修” 的统一。 解决办法:加强自我人格的道德修养, 在从业过程中首先通过 “德 之自修” 塑造自我的高尚人格, 再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履行一 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只有自我意识到现实性并想超越
它,不断地努力于真实的自我创造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是教 师。
第十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
-14。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1 .恪守底线;2 .注重私 德;3 ?追求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