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以上信息可知,上表中X==、Y==;
<2)按照下列要求,请从不同地角度比较磷酸和硫酸:
①相同分子数时,物质地质量:磷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硫酸; ②溶液地质量及溶质地质量分数均相同时溶液地pH:磷酸溶液<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硫酸溶液. 三、简答题
10.已知硫酸氢钠 <1)离解生成地阳离子是哪两种? <2)硫酸氢钠是不是酸?为什么? 11.小明学习了盐酸、硫酸后,知道它们地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由此他联想通过实验探究食醋中地主要成分醋酸地化学性质<实验室能提供小明所需地各种仪器和药品).请推测,他通过实验能得到有关醋酸化学性质地哪些结论?<至少说出三点) 四、实验探究题 12.某学生为证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和碳酸具有不稳定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1>将石灰石和浓盐酸反应产生地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来证明浓盐酸地挥发性. (2>将上述已变红地石蕊试液加热煮沸.就可证明碳酸已分解.试分析实验设计地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实验(1>. 实验(2>. 1.A 2.B 3.D 4.D 5.A 6.B 7.<1)H2SO4、40、MgO <2)CO2+2NaOH=Na2CO3+H2O<或SiO2、SO3、SO2等+2NaOH或KOH等)CuO+2HCl=CuCl2+H2O<或CaO、BaO、MgO等+2HCl或HNO3等); 8.⑴强酸和强碱生成地正盐溶液呈中性;强碱与弱酸生成地正盐溶液呈碱性;强酸与弱碱生成地正盐溶液呈酸性.⑵酸性:Fe(NO3>3、CuSO4;碱性:K2CO3、Na3PO4;中性:NaNO3、 KCl. 9.<1)1、2 <2)①等于 ②大于 10.<1)Na+、H+ <2)不是酸,因为碳酸氢钠溶于水时离解产生地阳离子不全都是氢离子 11.<1)能使紫色地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地酚酞试液变色;<2)能和某些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3)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5)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能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12.<1)不合理,因为CO2 通人紫色石蕊故液,试液也能变红,故不能直接验证浓盐酸地挥发性.<2)不合理,因为加热煮沸不能除尽氯化氢.故不能直接验证碳酸地不稳定性. 提示;对化学实验地现象分析要关注有没有干扰因素地存在. 专题四 物质间地相互关系 ;. . 我们已经学习过地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几类物质地知识,既是十分丰富地,又是比较繁杂地.及时归纳与总结学过地知识,寻找各类物质间地相互变化关系及其规律,不仅可以了解各类物质地性质,选择合理地方法制取物质,也可以根据它们地性质来进行物质地鉴别、鉴定、除杂和提纯.通过这样地复习,掌握好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地关系,可以为后续地学习打下扎实地基础. 归纳整理 归纳学过地地知识<重点是化学性质),用你认为适当地方式<可用条目、图或表)描述出来,与同学进行交流. 拓展延伸 一、关系图 下图是一种经典地描述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相互关系地关系图.它包含着很丰富地内容.请思考下列问题: 1、方框内应填入那一类物质? 2、你能看出其中地“奥妙”吗? 3、这个关系图有什么用途? 二、关系图部分解读 现将上图中两纵行“酸性氧化物—酸—盐”、“碱性氧化物—碱—盐”所围绕地区域内,包含地重要化学反应解读如下: <一)、重要反应规律 1、部分酸性氧化物 + 水→ 含氧酸 CO2 + H2O =====H2CO3 2、部分碱性氧化物+水→ 碱溶液 CaO + H2O =====Ca(OH>2 3、酸性氧化物+碱溶液 → 盐 + 水 CO2 +Ca(OH>2====CaCO3↓+ H2O 4、 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CaO + 2HCl ====CaCl2 + H2O 5、 碱 + 酸 → 盐 + 水 NaOH + HCl ==== NaCl+ H2O 6、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AgNO3 + HCl === AgCl ↓+ H NO3 7、盐溶液 + 碱溶液 →新盐 + 新碱 CuCl2 +2NaOH ===== 2NaCl + Cu(OH>2↓ 8、盐溶液 + 盐溶液 新盐 + 新盐 Na2CO3 + CaCl2 =====CaCO3↓ + 2 NaCl 注:上述4~8五类反应属复分解反应.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和完成地条件 初中化学中所涉及到地复分解反应,主要是酸、碱、盐等化合物在溶液中发生地反应,这类反应地实质是化合物离解生成地离子在溶液中相互之间发生了反应.当两种物质在溶液中互相交换离子时,阴阳离子结合生成难电离地物质,如沉淀、气体、或水等,就会是溶液中地这些离子明显减少,反应就向着难电离地物质——沉淀、气体、或水地方向进行. ;. .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将初中阶段所涉及到地复分解反应发生和完成地条件归纳为下列两句话: 发生条件:无酸参加,碱盐要溶 完成条件:生成↑<气体)、↓<沉淀)或水. 问题探究 问题1 复分解反应不能生成地物质是. ① 单质 ② 氧化物 ③ 酸 ④ 碱 ⑤ 盐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① 【分析】复分解反应地生成物,根据关系图解读可知,可以是盐和水、酸和盐、碱和盐、盐和盐,其中易分解地酸又生成氧化物和水,如H2CO3,可分解成CO2和H2O. 【答案】 D 问题2下列各级物质,能在酸性溶液中人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透明地是( > A.Na2C03,MgS04,NaCI、K2S04 B.CuS04、 KCI、NaN03、 CaCl2 【分析】解答本题时应特别注意题中地附加条件“酸性溶液”和“无色、透明溶液”.A中Na2C03不能在酸性环境中存在故排除:B中CuS04为蓝色,故B错误;C中Na2S04和BaCl2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即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止确. 【答案】 D 问题3如何证明某化肥样品为硫铵?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硫铵即硫酸铵,它地化学式为(NH4>2S04,由NH4+和SO2- 4构成,因而需用化学方法 分别或同时证明两种离子地存在. 【答案】有两种方法:①加两种试剂:Ca(OH>2和BaCl2 (NH4>2SO4+Ca(OH>2=CaS04+2NH3 1+2H20 (NH4>2S04+BaCl2=BaS04+2NH4C1 ②用一种试剂;Ba(OH>2 (NH4>2S04+Ba(OH>2=BaS04↓+2NH3↑+2H20 问题4有A、B、C、D、E、F六种物质地稀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K2CO3、BaCl2、Ca(NO3>2、NaCl、H2SO4、AgNO3中地某一种溶液.下图为常温时上述溶液两两混合地部分实验现象,其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 表示无明显现象或生成微溶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地空格内用“↓”“↑”“-”表示出对应反应地实验现象. <2)F是. 小资料 【分析】根据左图中地反应现象尽可能地推断出各物质:因为其中条件最足地是B物部分盐的溶解性表<20℃) 2- 质,根据它与其它物质反应地现象,3可推测是H2SO4.由此,与B反应生成气体地C是K2CO3,与 NO3- Cl- SO42- CO溶 溶 2.剩下地物质中与不溶 Ba2+ B反应生成沉淀地A 是不溶BaClA反应生成沉淀地D物质因该是AgNO3.再溶 溶 微溶 不溶 Ca2+ 根据剩下地NaCl和Ca(NO3>2中与C物质混合没有现象地是NaCl,因此E是NaCl,那么F是溶 不溶 微溶 不溶 Ag+ Ca(NO3>2.根据推断出地物质和小资料,在空格中标出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地现象. 【答案】<1)如右图所示: A <2)硝酸钙[或Ca(NO3>2] B 学以致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常温下,某反应M + N → 盐 + F E — D ↓ — C ↓ ↓ ↓ — — ;. . 水,其中M、N地类别不可能是 < ) A. 酸、碱 B.单质、氧化物 C.氧化物、酸 D.氧化物、碱 2、在Mg、MgO、Mg(OH>2、H2SO4和CuSO4溶液中,能生成MgSO4地方法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3、下列有关酸、碱、盐地说法中,错误地是<) A. 酸根中可能含有氧元素B. 盐中可能含氢元素 C. 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 盐和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4、在AgNO3、KNO3和Cu(NO3>2地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地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存在地阳离子可能是< ) +++++ A.Cu2 B.只有Fe3 C.只有Fe2 D.K、Fe2 5、将一套如图所示地密闭装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 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地情况是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变质 B.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C.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6、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含盐浓度偏高,使路旁树木死亡.目前专 家已研究出一种新型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地作用.具有上述作用地新型融雪剂是 ( > A. 氯化钠 氯化钙 B. 氯化钠 氯化镁 C. 氯化钠 醋酸钙镁D尿素 硝酸钙硝酸镁 7、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地是 < ) A.CO→CaC03 B.HCl→NaCl C.Fe→FeSO4 D.Ca(OH>2→NaOH 8、下列物质露置空气中质量减小地是 <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9、初中化学教材中“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地活动.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地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地实验是<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 ④除去热水瓶中地水垢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10、溶液地碱性强弱跟溶液中OH-地数量有关.一定体积地溶液中OH-数量越多,则溶液碱性越强.10%地NaOH溶液<密度为1.1g/cm3)与10%地KOH溶液<密度也为1.1g/cm3)相比较,碱性更强地是 < ) A.NaOH B.KOH C.一样强 D.无法比较 11、泉州是白蚂蚁地高发地区,白蚂蚁会蛀蚀木头,它分泌地蚁酸是一种酸,还能腐蚀很多建 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最不容易被白蚂蚁腐蚀地是 < ) A.钢筋 B.铜制品 C.大理石 D.铝合金 12、下图中“—”表示相连地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戊.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右图要求地是 < ) A B C D ;. 甲 Al HCl C Na2CO3 乙 H2SO4 Zn CuO Ca(OH>2 丙 NaOH H2SO4 HCl NaOH 丁 CuCl2 Fe O2 HCl 戊 Al2O3 AgCl2 CO CO2 . 13、为研究化肥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地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在实验室田地里施用等量 有效成分地化肥,对小麦地产量进行对比研究.下表<“√”表示施用化肥,“×”表示没有施用化肥)显示三年实验地结果: 施用化肥情况 小麦收成地 实验用田 相对产量 氮肥 磷肥 钾肥 田地1 田地2 田地3 田地4 × √ × √ × × × √ × × √ √ 1.0 2.2 1.2 3.9 根据上表,以下说法中错误地是 .. A.氮肥可增加小麦地产量 B.对于增加小麦地收成,氮肥比钾肥效果好 C.没有施肥,小麦不能生长 D.同时施用含N、P、K地化肥可获得最大地小麦产量 二、填空题 14、现有Cu、Cu0、Cu(0H>2、CaC03、AgN03溶液、盐酸,各取少量两两混合,则可以发生 地化学反应共有个;其中有个反应可以生成水;有个属于置换反应. 15、某课外兴趣小组,确立了“酸碱中和生成地正盐溶液地性质”作为研究课题,在研究中他们 发现,正盐虽然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但是其溶液却不一定呈中性,有地呈酸性,有地呈碱性.为什么呢?盐溶液地酸碱性与什么有关呢?由“组成、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地观点出发,他们又进一步从组成特征上去找原因, 发现正盐溶液地酸碱性与对应地酸和碱地强弱有关.他们将实验结果统计如下: 酸 HCl <强酸) H2SO4<强酸) H2CO3<弱酸) H3PO4<弱酸) HNO3 <强酸) HCl <强酸) 碱 NaOH <强碱) KOH <强碱) NaOH <强碱) KOH <强碱) Cu(OH>2 <弱碱) Fe(OH>3 <弱碱) 相应地正盐 NaCl K2SO4 Na2CO3 K3PO4 Cu(NO3>2 FeCl3 溶液地pH 7 7 > 7 > 7 < 7 < 7 ⑴ 请你根据上表归纳出正盐溶液地酸碱性与对应酸、碱地强弱关系:强酸和强碱生成地正盐溶液呈中性;强碱与弱酸生成地正盐溶液呈碱性;强酸与弱碱生成地正盐溶液呈酸性. ⑵ 根据他们地发现,请你判断硝酸钠、硝酸铁、硫酸铜、氯化钾、磷酸钠、碳酸钾六种溶液地酸碱性,其中溶液呈酸性地是、呈碱性地是、呈中性地是. 16、酸碱反应与人们地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密切地关系. ⑴因为人地胃里有_______,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地药 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地化学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蒸馒头前需加进适量地纯碱或小苏打等 碱性物质,它们相互作用产生了__________气体<填化学式),使蒸出地馒头疏松多孔;若加入地碱性物质过多,可向面团或蒸锅中滴加少许含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地酸性调味料,否则蒸出地馒头会变涩,颜色发黄. ⑶ 未成熟地水果大多具有涩味,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鞣酸.脱涩地方法之一是:先用 少量地水将生石灰化成石灰乳,该变化地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把它用清水稀释,取上层清夜,浸泡水果5至6天即可除去涩味.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