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交期管理制度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确保采购交期管理更为顺畅,特制定本制度。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采购之物料的交期管理,除另有规定外,需依本制度执行。 1.3权责单位
(1)采购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供应链副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规定 2.1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的重要性
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是采购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为了确保采购交期,确保交期的目的,是必要的时间,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物料,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 2.1.1欠料的影响
欠料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以下方面: (1)导致制造部门断料,从而影响效率。
(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
(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制造费用的增加。 (4)由于物料交期延误,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
(5)交期延误,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从而导致采购物料之囤积和其他损失。 (6)交期延误,导致采购、运输、检验之成本增加。 (7)断料频繁,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2.2欠料的原因 2.2.1供应商责任
因供应商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 (3)供应商对时间估计错误。 (4)供应商生产管理不当。
(5)供应商之生产材料出现货源危机。 (6)供应商品质管理不当。
(7)供应商经营者的顾客服务理念不佳。 (8)供应商欠缺交期管理能力。 (9)不可抗力原因。
(10)其他因供应商责任所致之情形。 2.2.2采购部责任
因采购部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供应商选定错误。 (2)业务手续不完整或耽误。 (3)价格决定不合理或勉强。 (4)进度掌握与督促不力。 (5)经验不足。
(6)下单量超过供应商之产能。 (7)更换供应商所致。
(8)付款条件过于严苛或未能及时付款。 (9)缺乏交期管理意识。
(10)其他因采购原因所致的情形。 2.2.3其他部门责任
因采购以外部门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请购前置时间不足。 (2)技术资料不齐备。 (3)紧急订货。 (4)生产计划变更。 (5)设计变更或标准调整。 (6)订货数量太少。 (7)供应商品质辅导不足。 (8)点收、检验等工作延误。 (9)请购错误。
(10)其他因本公司人员原因所致的情形。 2.2.4沟通不良所致之原因
因本公司与供应商双方沟通不良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未能掌握一方或双方的产能变化。 (2)指示、联络不确实。 (3)技术资料交接不充分。 (4)品质标准沟通不一致。 (5)单方面确定交期,缺少沟通。 (6)首次合作出现偏差。
(7)缺乏合理的沟通窗口。
(8)未达成交期、单价、付款等问题的共识。 (9)交期理解偏差。
(10)其他因双方沟通不良所致的情形。 2.3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的要点 2.3.1事前规划
(1)制订合理的购运时间和预防欠料清单
1.1采购部将请购、采购、供应商生产、运输及进料验收等作业所需的时间予以事先规划确定,作为各部门的参照依据。
1.2由电子、包材采购工程师负责收集各类原材料L/T,并综合比较核实各类材料L/T的合理性,最终汇总发出,交由PMC部门下单组输入EPR进行下单系统参数维护。
1.3由PMC部门负责收集和制定风险、重点核心的按单及按预测采购的物料。见<预防欠料清单>
(2)确定交货日期及数量
2.1预先明确交期及数量,大订单可采用分批交货方式进行。
2.3每周三由PMC负责跑出齐套分析,周四转发采购,由采购根据齐套分析产生的三周交货计划,依据不同材料对应的不同供应商,分别发给相关供应商三周交货计划,并在一天内要求各供应商确认答复交货时间,最后由对应采购工程师汇总回复PMC实际可交货时间,藉此每周滚动更新,确保相关供应商清楚所供之材料具体的交货时间及数量并依次提前备料生产。 (3)每月、每周供应商(风险、重点核心的按单及按预测采购的物料)产能分析和负荷分析 3.1每月、每周供应商产能分析和负荷分析展开和执行见附页《供应商产能分析和负荷分析制定》
3.3采购工程师需严格按招标份额进行订单分配,与此同时应充分同相关供应商进行沟通或者现场稽核,事先了解供应商的产能配备情况,若其产能配备确实不能满足当前分配份额额度的正常供应,或者品质亦无法保证的情况下,需及时填写招标份额调整表,申请份额切换。 (4)请部分供应商提供生产进度计划及交货计划, 确保预防欠料
4.1采购工程师根据<预防欠料清单>向PMC提前三天确认交货计划是否欠料。尽早了解供应商之瓶颈与供应能力,便于采取对策。
4.2当执行急单或者预计存在风险的订单时,采购工程师应在供应商订单执行开始生产的同时要求供应商自主提供生产进度计划及交货计划,并以此同PMC要求交货计划进行核实对比,若不能满足,则需立即同供应商进行协商,调整配置以满足客户交货要求为先,若可以满足,则依据此计划时间节点进行监督并敦促供应商严格执行。 (5)准备替代来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