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确认性规范 (二) 禁止性规范
(三) 权利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 (四) 程序性规范
第三节
宪法规范效力与宪法规范变动
一、 宪法规范的效力 二、 宪法规范的变动 思考题:
1.简述各国为保障宪法规范的最高性地位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2.如何理解宪法规范的历史价值?
3.试论宪法规范的适用模式。
第七章
宪法关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并掌握宪法关系主体中的公民、国家; 2、熟悉并掌握宪法关系的内容; 3、了解宪法关系的客体。 教学学时:1
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关系的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宪法关系概述 第二节
宪法关系的主体
一、 公民
(一) 政治关系得历史变革是公民成为宪法关系主体的前提 (二) 公民是宪法关系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因素 二、 国家
(一) 国家的历史演变是其成为宪法关系主体的重要条件 (二) 国家在宪法关系中的存在方式 三、 宪法关系的其它主体
11
第三节
宪法关系的内容
一、 权利—权力关系是宪法关系的基本内核
二、 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是宪法关系的基本精神 (一) 权利制约权力是人民的主权者地位决定的 (二) 权利制约权力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三、 国家权力的互相制约是权利制约权力的重要补充
第四节
宪法关系的客体
一、 宪法行为是宪法关系得客体 二、 宪法权利行为 三、 宪法权利行为 四、 违宪行为 思考题:
1.简述公民在宪法关系中的地位。
2.简述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第八章 宪法的价值与作用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宪法的基本价值;
2、了解宪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教学学时:1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民主和人权是宪法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宪法的价值
一、 宪法价值概说 二、 宪法的基本价值 (一) 人民主权 (二) 宪政秩序 (三) 社会发展 (四) 社会正义
三、 民主和人权是宪法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12
第二节 宪法的作用
一、 宪法作用的概念和特点 二、 宪法的规范作用
(一) 宪法规范作用的主要方式
(二) 宪法作用于公民和国家的方式的区别 三、 宪法的社会作用 (一) 宪法对政治关系的作用 (二) 宪法对经济关系的作用 思考题:
1.简述宪法价值。
2.简述宪法规范作用的意义。
3.简述宪法规范作用的主要方式。
4.简述宪法对经济关系作用的方式。
5.宪法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九章 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宪法观念的种类、作用和历史发展; 2、了解宪法文化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3、了解当代中国应如何促进宪法文化的发展。 教学学时:1
教学重点和难点:当代中国应如何促进宪法文化的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宪法观念
一、宪法观念的概念和种类 (一) 宪法观念的含义 (二) 宪法观念的种类
13
二、 宪法观念的历史发展 (一) 宪法观念的哲学化时期 (二) 宪法观念的神学化时期 (三) 宪法观念的理性化时期 (四) 宪法观念的多元化时期 三、 宪法观念的作用
(一) 宪法观念对宪法的创制作用 (二) 宪法观念对宪法实施的作用 (三) 宪法观念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
第二节 宪法文化
一、宪法文化的概念和类型 (一) 文化与法律文化 (二) 宪法文化 (三) 宪法文化的类型 二、宪法文化的结构 (一) 宪法文化的认知要素 (二) 宪法文化的评价要素 (三) 宪法文化的情感要素
三、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促进宪法文化发展
(一) 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传播和普及宪政社会的基本理念
(二) 提高全民族的宪政精神和加强制度建设是促进宪法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思考题:
1.简述宪法观念的主要作用。
2.简述树立和增强公民宪法观念的途径。
3.简述宪法文化的结构。
4.简述宪法文化的类型。
第十章 宪法与宪政
14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宪政的概念,熟悉并掌握宪政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2、了解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3、了解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条件及模式。 教学学时:3
教学重点和难点: 宪政的基本内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宪政概说
一、宪政的概念
(一) 从民主政治角度来解释宪政 (二) 从法治的角度界定宪政 二、宪政的基本内涵 (一) 宪政与民主政治 (二) 宪政与法治 (三) 宪政与人权 三、宪政的特征
(一) 宪法的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 (二) 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 (三) 树立宪法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
第二节 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一、宪法与宪政的联系 二、宪法与宪政的区别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
一、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宪政建设的条件 三、我国宪政建设的模式 思考题:
1.简述宪政与人权的关系。
2.简述宪政与法治的关系。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