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简述有限政府与宪政的关系。
第二编 宪法基本制度 第十一章 国家性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家性质的概念和决定性因素; 2、掌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内涵; 3、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 教学学时:1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家性质概说
一、国家性质的概念 二、国家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三、各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一) 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二) 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三) 各民族主义国家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第二节 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
一、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是国家性质的政治要素 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 (二)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三) 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构成 (四) 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三、爱国统一战线
第三节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经济制度及其在各国宪法中的表现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一) 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
16
(二)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三) 正确理解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一)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及其实现途径 (二)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节 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一、文化制度及其在各国宪法中的表现 二、我国宪法关于基本我文化制度的规定 思考题:
1.简述当代各国宪法调整国家经济制度的特点。
2.简述我国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
第十二章 国家形式(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和种类; 2、熟悉并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熟悉并掌握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教学学时:2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概说
一、国家形式概述
二、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 三、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种类 (一)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四、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意义
17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
(一)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 (二) 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
(三)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 (四)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四、 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 理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其它机关组织的关系 (二) 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身建设
第三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概说
二、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特点 三、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 四、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任务 (一)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二) 村民委员会的任务
五、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思考题:
1.简述国家形式和国家性质的关系。
2.简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十三章 国家形式(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种类和决定因素; 2、了解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和优越性; 3、熟悉并掌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熟悉并掌握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教学学时:2
18
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说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种类 二、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我国采用单一制的原因 二、我国实行单一制的优越性 三、行政区划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 三、民族自治地方及民族自治机关 (一) 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和法律地位 (二) 民族自治机关的概念和特点 (三)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四、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
一、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产物 二、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和特点 三、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一) 特别行政区对中央人民政府的直接从属性 (二)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四、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一) 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 (二)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
第五节 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
一、国旗 二、国徽
19
三、国歌 四、首都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2.简述我国民族自治机关在组成上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特点。
3.简述我国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
4.简述我国国旗和国徽的含义。
5.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
第十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公民、国籍、人民和人权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2、掌握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3、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界限和限制方式。 教学学时:3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说
一、公民和国籍 二、公民与人民
三、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四、公民权与人权
五、新中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一、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 二、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界限 三、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限制方式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