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4:46: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 学生解答。

(1)一根红绳是4米,一根黄绳是6米。黄绳比红绳长多少米? (2)一根红绳是4米,一根黄绳比红绳长2米。黄绳长多少米? (3)一根黄绳是6米,一根红绳比黄绳短2米。红绳长多少米?

提问:这三道题都是哪两个数量比较大小?哪个数量大,哪个数量小? 让学生列式解答,同时指名三人板演。

交流、订正:第(1)题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第(2)、(3)题各是怎样想的? 比较:这三题都是黄绳和红绳比较长短,每题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或大小时,如果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就用大的数量减去小的数量;如果求大的数量是多少,就用小的数量加上相差的个数;如果求小的数量是多少,就用大的数量减去相差的个数。

5. 做期末复习第9题。

让学生读题,交流知道了什么。

提问:求面包车多少座要用什么条件?求大客车多少座呢?

引导:面包车和中巴车座数哪个多,哪个少?大客车和中巴车呢? 先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再列式解决。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这两道题的算法为什么不同?

6. 引导:回顾一下解决这几个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小结:这里的题都是两个数量比较多少、大小的实际问题。如果要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就要从大的数量里去掉小的数量,用减法算;要求大的那个数量,把小的数量和相差的数量合起来,用加法算;要求小的那个数量,就从大的数量里去掉相差的数量,用减法算。

四、复习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对这些内容是怎样认识的?还有哪些体会?

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

教学内容

厘米和米、多边形、观察物体复习(教科书第96~97页期末复习第10~15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加深认识线段,进一步明晰1米、1厘米的长度概念;能用米和厘米表示实际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2.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边形的特点,体验多边形的分类标准,能清楚地判断一个图形是几边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能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

3. 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感受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进一步体会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小朋友,这学期的数学课除了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还学习了

厘米和米、平行四边形、观察物体。今天就复习这部分内容。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厘米和米,加强长度观念;进一步认识多边形,加深平行四边形特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二、复习米和厘米

1. 回忆整理。

提问:还记得在“厘米和米”这个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吗?同桌讨论讨论,不记得的同学可以再看一看课本。

交流:这个单元认识了哪些知识?

能说说你对线段、厘米和米有哪些认识吗? 结合交流,画出线段并板书:直的 两个端点 结合交流,板书:1米=100厘米 2. 做期末复习第11题。 让学生按要求画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指出:线段可以沿直尺的边来画,从尺上“0”刻度画起,画到刻度“几”,这条线段就是几厘米;画线段注意表示出两个端点。

3. “身体尺”举例。

引导:还记得身体上的“尺”吗?你有哪些“身体尺”?举例说一说。 提问:举例说说你可以用哪把“身体尺”去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 4. 做期末复习第12题。

(1)提问:米和厘米哪个长度单位大一些?怎样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长度?用米作单位的呢?

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2)比划或举例说明下面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1厘米、1米(比划1米或举出课桌的长等);4厘米、4米(黑板的长、教室的高等); 8厘米、8米(教师的长等);15厘米、15米(5层楼房的高等)。

(3)选择。

学生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交流选择结果,适当说明理由。 三、复习平行四边形 1. 回忆单元内容。

引导:在“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你认识了些什么? 线段围成的图形是按什么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几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交流画的平行四边形,说说自己怎样画成的。 2. 图形判断。

出示图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让学生说说各是几边形,再说说四边形里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3. 平行四边形举例。

日常生活里,你在哪里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4. 做期末复习第13题。

让学生独立数一数、填一填,完成表格。 交流填表结果。

5. 做期末复习第13题。 学生先估一估。

让学生量一量、填一填。 交流:这个平行四边形每条边各长几厘米?比一比边的长度,你能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里有什么秘密吗?

请小朋友量一量你画的那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也有刚才的秘密吗? 归纳:这两次量平行四边形的边长,你有什么发现? 四、复习观察物体

1. 做期末复习第15题。 提问:图中小朋友从哪些位置观察茶壶的?他们各人看到了什么形状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学生连线。

交流:怎样连的?为什么要这样连?哪两个小朋友看到的形状正好相反? 2. 学生思考。

提问: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你有什么感受告诉大家吗? 指出:从不同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会有不同。 五、课堂小结

引导:能举例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你更清楚地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吗?

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

教学内容

简单实际问题复习(教科书第97~98页期末复习第16~20题,思考题和回顾评价)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正确列式解决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的特点,能说明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考过程,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能在简单问题里探索相应的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初步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日常生活里的数量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里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初步体验数学的本质,对数学产生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2根小棒,实际问题条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我们这学期学习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复习简单实际

问题。

提问:你能回想起这学期学习过哪些简单实际问题吗?

要求:小朋友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分析并解答;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一些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乘、除法实际问题

1. 观察、列式。

出示:一共12根小棒,每份摆3根,摆成4份。

引导:你能看图列出怎样的乘法和除法算式?请小朋友自己列出算式。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乘、除法算式。

提问:列乘法算式时是怎样想的?不同除法算式表示图里什么意思?

小结:小朋友对乘法、除法表示的意思都很清楚: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求平均分的结果,要用除法。但用除法要区分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看结果是分成几份,还是按几份平均分,看结果是每份几个。分法不同,列出的除法算式就不一样。根据数量间的这种联系,我们可以分析乘、除法实际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做期末复习第16题。 学生读题。

提问:图里几人浇树,浇了几个几颗? 3人浇多少课怎样算?

为什么要用3×4=12(棵)?

5人浇多少棵,9人浇多少棵各要怎样算呢?请小朋友自己列式,算出这两个问题的结果。

交流算式,分别口答结果。

指出:像这样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算。 3. 做期末复习第17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先说说图上马路两边什么。 提问:知道什么条件,求哪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解决,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算式、结果。

提问:为什么两个问题都用除法算?为什么都除以“2”? 让学生口答。

指出:像这样的问题,就是平均分的问题。这里是把彩旗、盆花按2边平均分,求每边有多少,所以把16面彩旗、14盆花都除以“2”,得到每边有多少。

4. 做期末复习第18题。

比较:你认为这三题各用什么方法做?小组里同学讨论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学生口答结果。

交流:这三道题都有哪3个数量?三道题不同在哪里? 解决这三个问题各是怎样想的?

小结:这三题都是有几个兴趣小组、每组几人和一共几人这三个数量,但条件和问题不完全相同,解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第(1)题求一共多少人,是求5个9一共多少,所以是乘法问题;第(2)(3)题都是把45人平均分,所以是除法问题。因为第(2)题是按每9人一组平均分,第(3)题是按5组平均分,所以除数不同。 三、综合应用

1. 做期末复习第19题。

(1)让学生自己看图、读题。

提问:图里的小朋友各是在干什么呀?

这里有哪几个实际问题呢?能说说每个问题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吗?

(2)请小朋友们先求搭帐篷的问题,再求摘草莓的问题,自己列出算式、求出结果。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搭帐篷的问题用除法算式怎样想的?摘草莓的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算?集体口答结果。

(3)划船的问题怎样解决?同桌先讨论,看哪些小朋友能想到方法。 哪个小朋友说说可以怎样解决?

说明:我们可以算6次一共可以坐多少人,这是最简单的算法;也可以想5次坐了多少人,还剩下5人能不能1次过河;还可以把35人一次一次算,每次6人,看6次能不能全部过河。

2. 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引导学生看图里点子是怎样画的、每幅图里怎样变化的,观察下面的算式和数表示什么意思。小组里互相说说。

交流:每幅图是怎样画的、怎样变化的? 提问:每幅图比前一幅增加几个点?

交流:下面每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是多少? 你发现了这里的图、算式和数有什么规律?

接下来的算式和图,你能画一画、填一填吗?请完成在课本上。 交流:你是怎样画的,怎样填的?

小朋友说一说,下面这列数有什么规律? 3. 完成思考题。

引导:第20题下面这列数从4开始,按顺序每次加3,这是它的排列规律。你还有信心找出一列数里的规律吗?

请小朋友看思考题,自己先找找这两列数各有什么规律,试着在括号里填一填。 交流:你找到规律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填数的,为什么这样填。 提问:找着两列数的规律时,找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说明:第一列数是一个一个地比较,第二列数是一个隔一个地比较。所以,找规律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观察、比较,可以试试不同的方法,找出有什么规律。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就会变得很聪明。 四、复习小结

1. 全课小结。

提问:通过复习,你对本学期学习的简单实际问题有哪些认识和体会? 2. 学期评价。

谈话:你觉得这学期你的数学学得怎样,可以得几个星?自己评价一下,觉得能得几个星,就涂几个星,好吗?

交流:觉得能得5个星的小朋友请举手;4个星的呢?

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主要是肯定、鼓励、表扬,激励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数学。

2013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4dwz1a9vp555jd3wygy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