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题)
1.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这种认识偏向是 A.把理想等同于现实 B.用理想来否定现实 C.把现实等同于理想 D.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2.当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觉得实现理想很困难、很渺茫,认为还是“实际”一点好,这种认识偏向是
A.把理想等同于现实 B.用理想来否定现实 C.把现实等同于理想 D.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 A.实现共同富裕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D.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4.人生态度是
A.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B.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C.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D.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
A.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对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B.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C.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然所具有的价值 D.他人的活动对自身所具有的价值 6.人类最初的道德的表现形式是 A.规范 B.责任 C.意识 D.风俗习惯 7.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是 A.恪守诚信 B.谦敬礼让 C.仁爱 D.公义胜私欲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实施的经济前提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B.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政体 C.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和全面发展的提是 A.八荣八耻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D.诚实守信 10.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A.团结友善的要求 B.爱国守法的要求 C.敬业奉献的要求 D.勤俭自强的要求 1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 12.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以下属于社会公德内
容的是
A.助人为乐 B.办事公道 C.服务群众 D.尊老爱幼
13.以下属于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的是
A.爱护公物 B.文明礼貌 C.奉献社会 D.尊老爱幼
14.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
们依法行为的作用是指法律的 A.评价作用 B.预测作用 C.指引作用 D.教育作用
15.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
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是指法律的
A.预测作用 B.评价作用 C.指引作用 D.强制作用
16.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
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这一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 A.委托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 D.禁止性规范
17.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
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 A.奉献社会的要求 B.爱岗敬业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诚实守信的要求
18.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这是社会主义道
德中
A.奉献社会的要求 B.爱岗敬业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诚实守信的要求 19.婚姻家庭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其
A.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道德属性 D.法律属性
20.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是
A.自治条例 B.部门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21.国家的审判机关是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国务院 D.人民代表大会 22.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国务院 D.人民代表大会 23.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D.国务院
24.我国社会安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以及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是
A.依法纳税 B.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C.遵守宪法和法律 D.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5.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私有制 D.社会主义公有制 26.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中的
A.社会经济权 B.平等权 C.人身自由权 D.政治权利和自由 27.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A.始于出生,止于死亡 B.始于10周岁,止于60周岁 C.始于出生,止于60周岁 D.始于16周岁,止于死亡
28.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善意无欺,讲求信用,不
规避法律和约定,这体现了民法的
A.自愿原则 B.公平原则 C.平等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29.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这
种民事责任属于
A.客观侵权民事责任 B.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C.特殊侵权民事责任 D.一般侵权民事责任
30.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这体现了民法的
A.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B.平等原则 C.自愿原则 D.公平原则
31.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
A.票据 B.债券 C.股票 D.证券 32.出票人约定自己或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是 A.债券 B.证券 C.保险 D.票据 33.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是
A.本票 B.汇票 C.支票 D.票据 34.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区别的标准是
A.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
B.行政行为所针对的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
C.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定权限、法定规则、法定程序 D.行政行为的启动是否需要行政相对人先行申请 35.下列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处罚 B.行政复议 C.行政诉讼 D.行政命令 36.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指的是刑法的
A.可持续发展原则 B.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C.罪行相当原则 D.罪刑法定原则
37.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
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其中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属于 A.犯罪主体 B.犯罪主观方面 C.犯罪客体 D.犯罪客观方面
38.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审判机关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受害人或
其法定代理人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是指 A.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B.民事附带刑事诉讼 C.刑事附带行政诉讼 D.刑事附带经济诉讼
39.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该争
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居中评断是非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是 A.仲裁 B.调解 C.诉讼 D.复议
40.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第三者的主持下,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
使纠纷得以解决的一种活动是 A.仲裁 B.调解 C.诉讼 D.复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2题) 1.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维护世界和平 D.保护生态环境
2.理想作为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的向往和追求,是
A.在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 B.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的东西 C.对现实生活的超越
D.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实现理想的过程是
A.一帆风顺的 B.长期的 C.艰巨的 D.曲折的
4.“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这句话表明 A.理想是一种精神 B.不能空谈理想 C.理想和现实无关 D.要实现理想就要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5.“缺乏理想的现实主义是毫无意义的,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这表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是 A.理想就是现实 B.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C.理想是现实的未来 D.理想是对现实的简单描绘 6.理想和信念的关系是
A.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 B.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C.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
D.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7.爱国主义包含着 A.情感 B.思想 C.行为 D.追求
8.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 A.促进共同发展 B.维护世界和平 C.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D.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9.做忠诚的爱国者,就要 A.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B.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C.增强国防观念 D.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0.以下属于新时期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是
A.延安精神 B.奥运精神 C.抗震救灾精神 D.载人航天精神 11.人生的自我价值的主要表现是
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个人对自身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 C.个人对自身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12.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上表现为
A.极端利己主义 B.极端功利主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