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方程的点斜式化简得切线方程,联立方程组,求得结果. 【详解】设切点为∵由①得代入②得则
,
,
,∴
,
,
,
故选A.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直线与曲线相切求参数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导数的几何意义,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属于简单题目. 11.已知函数A. C.
为偶函数 的值域为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B. D.
的图像关于直线的图像关于点
对称 对称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简f(x)=1+2cos4x后,根据函数的性质可得. 【详解】f(x)=1+cos(4xf(x)为偶函数,A正确; 4x
得
,当k=1时,B正确;
的值域为
,C正确;
)
sin(4x
)=1+2sin(4x
)=1+2cos4x,
因为2cos4x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性质,熟记三角函数基本公式和基本性质,准确计算是关键,是基础题 12.在棱长为的正方体相等,四面体
中,为棱
上一点,且到直线
与
的距离
的每个顶点都在球的表面上,则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先确定F的位置,由其外接球半径即可求得球的表面积 【详解】过为到直线
做
的距离,则互相垂直, 以
球的表面积为4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椎体的外接球,明确点F的位置是突破点,构造长方体是关键,是中档题
面,设
B,∴
面
NF,解得x=,
为棱的长方体球心即为O,则
∴FN
互相垂直,构造以
为棱的长方体,求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的横线上.
13.函数【答案】【解析】 【分析】 将函数在
按照自变量的范围分两种情形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可以求得函数上的值域为
,结合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可以求得
在
上的值域为
的值域为__________.
,两者取并集求得结果.
【详解】因为在故
在
上的值域为,
, .
,
上的值域为的值域为
故答案是: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分段函数的值域的求解问题,注意分段来处理即可,属于简单题目.
14.小张要从种水果中任选种赠送给好友,其中芒果、榴莲、椰子是热带水果,苹果、葡萄是温带水果,则小张送的水果既有热带水果又有温带水果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解析】 【分析】
确定基本事件个数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从种水果中任选种的事件总数为带水果的基本事件总数为
故答案为 15.若【答案】-1 【解析】 【分析】 根据【详解】
,利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计算即可得结果.
.
,
,则
__________.
小张送的水果既有热带水果又有温
小张送的水果既有热带水果又有温带水果的概率为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角的正切值的求解,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属于简单题目.
16.已知,分别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分析】 由点【详解】
为上,求m,由外心设外心坐标M(0,t),M在PB的中垂线上求t即可
为上一点,
,解得m=1,则B(1,0),∴
PB中垂线方程为
,∴
的左、右顶点,
为上一点,则
的外接圆
+2,令x=0,则y=3,设外接圆心M(0,t),则M(0,3),
外接圆的标准方程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圆的标准方程,双曲型方程,熟记外心的基本性质,准确计算是关键,是基础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60分.
17.设为等差数列(1)求; (2)设【答案】(1)【解析】 【分析】
(1)首先根据题意,列出关于和的方程组,求解之后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得结果; (2)求得的通项公式,之后应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得结果. 【详解】(1)∵∴∴(2)设则故
,
,
.
,
. ,
,求数列
的前19项和;(2)
.
.
的前项和,已知
,
.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数列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以及裂项相消法求和,属于中档题目. 18.如图,在三棱柱
.
中,
平面
,为
边上一点,
,
(1)证明:平面(2)若
平面.
平行?若平行,求三棱锥
的体积;若
,试问:是否与平面
不平行,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详见解析;(2)两者平行,且【解析】 【分析】 (1)利用由此证得
平面平面
,证得
平面
,得到
平面
,利用余弦定理证得.(2)取,同理证得
,
.
,从而证得平面的中点,连接
,所以平求得三
,通过证明四边形
面
平面
,由此证得
为平行四边形,证得平面
.利用
棱锥的体积.
【详解】(1)证明:因为AA1⊥平面ABC, 所以BB1⊥平面ABC, 因为
所以AD⊥BB1.
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可得,则
所以AD⊥BC, 又
,
,
,
,
所以AD⊥平面BB1C1C, 因为
,
所以平面ADB1⊥平面BB1C1C. (2)解:A1C与平面ADB1平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