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文学作品中一个人物形象
虎妞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复杂的人物形象。她既受剥削家庭的影响和熏陶,又深受剥削家庭的摧残和伤害她既有剥阶级的思想和意识,又有对婚姻大胆合理的追求。在她身上,剥削别人与被人剥削、伤害别人与被人伤害,有机地揉合在了一起。以下将对虎妞的“虎性“和”妞性“进行分析。
(1)虎气 a.剥削性
虎妞是车厂主刘四的独生女儿。在她身上剥削阶级的烙印十分明显的,老舍对此也有着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虎妞是个言语粗俗、善于耍刁、心机极深、为人蛮横的老闺女。
虎妞对小福子的剥削显现的尤其突出:虎妞是以一种变态的心理来体察小福子的不幸遭遇,认为小福子被蹂躏的生活是一种享受。为了寻求新的刺激,满足她的虚荣心理,她乐于给小福子提供某种方便,但出于剥削者的本性又不忘从中渔利。
b市井无赖气
虎妞有作为一个泼妇、悍妇的粗野、泼辣,甚至还有几分市井无赖的个性特征。这一点,在虎妞同刘四公然决裂的描写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c.精明、狡诈
这不仅体现在她假装怀孕拢住祥子,还表现于她为了让祥子最终能成为刘四认同的女婿所做出的非常周密的安排上。这个虎性,并不是说她没头脑、而是说她具有男性霸气、刚性和心狠。从这里可以看到,虎妞不仅丧失了一个女人应有的灵魂、情感与尊严,并且完全异化成非人,变成一只专门吞食男子血肉的凶猛的野兽,给祥子带来的是折磨和痛苦,从精神上到肉体上的压榨。
(2)妞性
a.虎妞与刘四之间的关系
虎妞又是一个受害的女性。他与刘四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她受着刘四折剥削与压榨,她得一文不少的向刘四交帐。她虽然有一些体几钱,但是那是暗中偷偷积攒的,并非刘四的慷慨解囊。她到三十七八岁还未过门是主要不是因为面貌丑陋,而是父亲的极端利己导致。
正如虎妞所说:“谁给我说媒也不行,一去提亲,老子就当是算计着他那几十辆车呢!”钱财早已把笼罩在刘四与虎妞之间父女关系上的那一层温情脉脉的纱幕彻底地扯碎了,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外,再也找不到什么别的联系了。这一点,在描写虎妞找上祥子后刘四把车厂盘出,一走了之,一个钱也没给虎妞留下的情节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因此,虎妞对刘四来说,是一个被剥削者。虎妞半生的劳动和青春就白白地奉献给这个毫无人性的爸爸了。她作了变相的奴隶,充当了利已主义的牺牲品。虎妞受害的一面,也是值得同情的。
b.虎妞与祥子之间的关系
虎妞和祥子与和刘四的关系不同,一个是阶级之间的,一个是阶级内部的,是有着严格界限的。虎妞对祥子的爱,不是没有一点真挚成分的。她为与祥子结婚,失去了父亲和财产。当祥子卖了骆驼回到人和车厂,虎妞像招待好朋友一样招待祥子。我们仿佛看到虎妞在粗俗的外表下还拥有一颗少女芳心。结婚后生活上精心照顾祥子,每天变着花样做饭给祥子吃。“她做饭,收拾屋子;屋子里那点香味,暖气,都是他所未曾经验过的。不管她怎样,他觉得自己是有了家。一个家总有它的可爱处。“ 在这里,虎妞俨然扮演着家庭主妇的角色,尽自己所能爱着自己的丈夫。
虎妞基本上是一个缺点多于优点,否定的方面多于肯定的方面的人物形象。她的性格反映了旧社会畸形的社会关系和规实,是个病态社会的病态人物。这一形象之所以重要,如恩格斯在《给哈克纳斯的信》中所说: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它没有香味,可仍然是朵美丽的鲜花,就象红棉花一样。
2.评价一首诗歌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运用神来之笔,把它描写得更加美丽,令我们不得不拊掌赞叹。
1)美丽的修辞
诗人在诗中充分运用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塑造了一位楚楚动人、凄婉可人的思妇形象。“不来”“不飞”与“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间隔两行两两相对,形成一种呼应重复,既使全诗音韵和谐,又使全诗抒情意味变得深婉动人。诗中的“你”有莲花般的容貌,心如磐石,守身如玉,除了意中人,她的心不向任何人开放。尽管阳春三月,杨柳依依,东风拂面,但在她心中、眼里,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心如窗扉“紧掩”,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被相思所苦,云鬓不整,玉颜渐凋的痴情女子的形象。诗中的比喻句更有妙处:“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不仅写出了“你”的美貌,而且极为省略地刻画出“你”苦盼不得的憔悴。“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第一句后两句以“城”和“窗扉”喻“心 ”,新颖又形象;两次用叠词“小小的”加以修饰,使意境显得轻倩柔美;将本属句中的“向晚”“紧掩”这两个动态词语倒装于句末,显得摇曳多姿,也更婉曲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
2)美丽的结构
《错误》这首诗共9行,96个字,篇幅不长.但所运用的艺术技巧令人赞叹不已。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明显可见的纵线是由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
最后落在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上,从而使诗情层层推向高潮。从横线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途经女子的住所而不进去,才使期盼的她“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最后两句本应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诗人在这里又用了一个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不齐,在不协调中焕发出光彩。
3)美丽的语言
这首诗的另一个动人之处就是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这一说法,粗看似乎矛盾,细品便知其妙。“达达的马蹄声”敲响了思妇希望重逢的心灵,因而美丽。但是,这马蹄声并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因此对思妇而言又是个错误,它表现出了相思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另外,此诗语言之美还体现在意象之美。诗中运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帷”,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体现了诗人的中国性的根本所在。
4)美丽的主题
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的主题定位在思妇期盼心上人归来的执着的爱情上.未免太肤浅了。其实诗中的“我”可以理解为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游子吗?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有一种漂泊的心态,他们在台湾岛仅仅是一个“过客”,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自己的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原因,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重重的失落和惆怅的感情。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错误》中有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是一首期盼大陆与台湾早日统一的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三:谈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
1、传播媒介不同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最为明显的差异就是传播媒介的不同:网络媒介和纸质媒介。
传统的小说是以书籍、杂志、报纸等物态化的硬载体形式流通的。它们在制作上耗时、耗材,,购买时又需要不菲的花费。更重要的是纸质媒介一旦成型之后就不能进行改动,除非重新排版印刷。而网络小说的流通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它除了体积小,容量大,耗材少,传输快,辐射广阔,准确性高,易于检索、复原和复制,节约时间和空间,降低文化消费开支这些特点之外,还具备了纸质媒介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
1)文本的开放性。网络媒介不像纸质媒介那样,只能进行信息的单向传播,而网络媒体实现了写作者与阅读者的平等、即时的交流,在信息回馈之后,还可以及时地进行修改。
网络小说,一经发表,就成了独立的文本,任何人都可以对文本进行传播、阅读、更改和批评。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这部网络小说,作者把一
些小说的片段传到网上后,众多网友立即对其发表批评和建议,甚至亲自改写,这样就大大加强了作者和读者的互性,颠覆了作者的主体地位。
2)文本的个性化。借助网络媒介技术,可以更换字体,还可以在文本中插人动听的音乐、歌曲、flash动画等。从而实现了网络电子文本由静态形式向动态形式的转变,把文字、图像、声音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给读者提供更大的阅读空间与想象空间,带来更为丰富的娱乐兴趣与享受。有一篇叫《火星之恋》的网络科幻小说,就是在叙述爱情故事的过程中不断插入音乐、图片和音像资料,给人的视觉和听觉造成强烈冲击。
2、创作主体不同
传统小说的创作主体我们称之为作家,作家一般是一个特殊的专业职业,具有精英话语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有着诠释的权威。精英阶层把持着文字权力,使文字成为一种阶层文化标志。随着网络这种现代传媒的介入,小说写作已不是作家的专利,开始面向“全体有书写能力的人们”。网络小说的创作主体习惯性被称为写手。一个没有受过文学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只要有了创作的冲动,无需得到文学编辑和批评家的认可,就能在网络上以文学的形式自由宣泄自己的情感,成为一个写手。网络文学不再是文人生存方式和承担形式,而成为一种游戏休闲方式和宣泄狂欢途径。最早靠网络写作成名的痞子蔡曾经坦言:“我并没有很好的小说底子,所以写东西是靠热忱而不是凭实力。”
3、创作目的不同
传统小说强调“文以载道”,作家以对社会、人生的人文关怀为己任,作品中强调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价值,重视文学与哲学的统一,注重故事内在的意义。在作品中处处反映着他们自己独特、深刻的思考。所以古人有“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陆机)的喟叹。
网络小说更注重故事的可读性,重视是否能给网民们带来愉悦。网络小说的内容题材不太重视反映现实的重大题材或具有时代精神的主题,而避重就轻集中在爱情、搞笑、奇幻、武侠上。网络小说没有使命感,有的是强烈的自娱性倾向和虚拟的满足。比如红极一时的网络小说《飘渺之旅》,作者在一个完全脱离现实世界的虚构体系中,塑造了李强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形象,他在现实生活中因为遭遇了事业和爱情的双重打击,从而误入了修真界,于是横扫整个修真界。这个形象抚慰了读者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挫败,缓解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带来的焦虑感,读者尽可以将自已投射于李强的形象中,获得假想的满足,享受阅读的过程。
4、阅读对象不同
传统小说.它是由一些“精英”式的作者所写作.为启蒙公众而生产的。这一部分“小说”经过了多年的变化已经变成了今天一个由一些对于小说有相当兴趣和爱好的、有所谓“高雅”趣味的中等收入者和小说的固定爱好者为中心的市场。
到了网络小说时代,这个群体的身份与地位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网络小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