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纹样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纹样的色彩搭配、构图形式和常见的纹样组织形式。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中的纹样作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 等学习形式,学习纹样的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纹样艺术的兴趣和审美修养。
二、教学思路:
1. 明确什么是纹样。
2. 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身边的纹样,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运用纹样进行装饰的日用品,
初步感受纹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 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探究学习,通过对具体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
掌握纹样的题材分类、色彩搭配的形式及纹样的构图和组织形式。
4. 设计一个知识检验环节,如构图小游戏,为下一届学生学习纹样设计打好基础。
三、教学重点:
纹样的构图形式和组织形式四、教学难点:
如何区分不同纹样的构图形式和组织形式五、教学环节:
1. 引导阶段 (1) 用小魔术导入
(2) 播放一组生活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发展阶段
(1) 纹样的定义:配合 PPT 讲解纹样的定义。
(2) 纹样的题材:请学生观察周围,找一找纹样都体现在什么物品上。根据实物分
析纹样大体有哪些题材。
纹样常用的题材有:植物、动物、人物、风景、几何。
(3) 纹样的历史与来源:配合动画直接展示给学生并讲解。
(4) 纹样的构图:教师展示一组纹样作品,请学生找一下这组纹样的规律。四幅纹
样分别是左右对称、上下对称、放射对称和旋转对称式的纹样,即对称式纹样。请学生说说对称式纹样的特点。
教师再展示一组纹样,即均衡式纹样。在请学生说说均衡式纹样的感受。 接下来做一个小游戏,十秒内数出对称式纹样的个数(全体参与)。
(5) 纹样的色彩搭配形式:教师展示三张纹样作品,分别是同一色相配色、类似色
相配色、对比色相配色。请学生分析得出答案。
然后,拓展对比色相配色的知识点,以助于学生接下来的实践联系中能够很好地运用 对比色。
3. 深入阶段
教师展示纹样实物,请学生们小组讨论,分析一下根据纹样的组织形式如何分组,为什么这样分组。
(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1) 单独式纹样:像这种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受外轮廓的限制,可以自由运用、单
独处理,我们称之为单独式纹样。
(2) 连续式纹样:当一个纹样向左右或上下反复排列,我们称之为二方连续纹样,
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花边。
当一个单位纹样同时向上下和左右四个方向反复排列并无限延伸,我们称之为四方连续。
无论是四方连续还是二方连续,我们都称之为连续式纹样。
(3) 将美丽的花纹放进一定的外形中,它的造型与外轮廓相符合,即便去掉这个外
框,也能显现出原来的形状,像这样的纹样我们称之为适合式纹样,他们适合于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看得出他们都适合于几何外形。
4. 实践阶段
在以下课堂作业中选择其中一个项目进行练习,并选取优秀作业进行赏析。
(1) 选择扇形或圆形,使用二方连续式纹样和单独式纹样进行装饰,其中纹样题材
为植物纹样。
(2) 选择菱形或正方形,自由组合线条做单独式几何纹样,色彩选用对比色或类似
色相配色。
5. 总结阶段
这节课同学们收获了很多知识,还记得刚上课的时候老师变得小魔术吗?上面的纹样
是青花纹。最初的青花瓷原料实际上从波斯而来,经过演变与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特有的工艺品。我们的中国在历史变革中有很多知识、文化与技术都是从国外传来的。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这些外来知识,既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外来先进的技术,以建设我们富强文明的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