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呵护我们的生
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意识到社会生活中,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当会给自己的生命带来危险;树立自我保护的安全防范意识。
能力目标:掌握防范危险的基本方法;会预见一般事情的危险性;能做到自觉防范危险。 知识目标:树立在危险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危险发生时自我救护的一些基本方法。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处处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危险。有不可抵抗的自然灾害,还有难以预料的人为的危险。而如今的孩子们却并没有防范的意识,甚至于他们的家长也很少重视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对于可能出现在身边的危险事故,孩子们自救的经验也不够足。当危险发生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血的事例,很少有孩子能够从危险中摆脱出来。因此,对孩子们进行生命教育,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一些危险事故,因此知道自己身边可能发生哪些危险。但由于缺乏一些常用知识和自救技能,当危险真正降临的到时候,孩子们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再加上现在的孩子们心理素质普遍不高,对大人的依赖性较强,因此不能自如地应对危险。可见,孩子们还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自救技能。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树立自我保护的安全防范意识。教学难点是:掌握危险发生时自我救护的一些基本方法。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材上呈现的只是生活中危险情况中的一小部分,它可以给学生以提示,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但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回忆自己听说过的危险事故或灾难。如果能在课前搜集到来自学生生活的真实事例,则可以用来作为课堂讨论和感知的焦点,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在教给学生自我救护的基本方法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调查、课堂交流和课后实践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学习,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课堂上的互动方式可以多样一些,除了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