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 宇 公 考 培 训
2014年10000名浩宇公考培训模拟试题
群友们:现在开始做题。大家准备好了吗?祝大家学习愉快!!
1.有人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是 ( )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 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的辩证关系的知识点。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说明了人被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所决定,但同时人也积极作用于客观世界。题干的说法坚持了客观世界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既强调世界的客观决定性,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地说明了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 ) 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
答案:C 【解析】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谁更重要,要比较而言,因此A项不选;B项错误,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3.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例如伽利略、笛卡儿、爱因斯坦等,也有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例如培根、莱布尼兹、康德等。这种现象说明( ) A.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密切联系的
- 1 -
浩 宇 公 考 培 训
D.哲学和具体科学将会相互取代
答案:C 解析:材料并不能表明哲学与科学的辩证关系,因而A、B不能选。D说法错误。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没有神的创造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4.这段话表明 ( ) A.自然与人类社会是没有区别的 B.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神与物质世界是没有区别的 D.客观实在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总和
答案:B 解析:A、C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唯一特性,D项错误。
5.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自然界的不同之处是 ( )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自发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C.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D.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没有规律的 答案:A 解析:B、D两项说法错误。C项是它们的联系。
6.“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欲静、不止”这一题眼,可选出正确答案A。
7.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日趋成熟,主要表明了( ) A.人能够随心所欲地利用自然 B.社会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客观过程 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D.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
答案:B解析:能源利用技术的成熟,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B正确;A的观点错误;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 2 -
浩 宇 公 考 培 训
8.“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无规律可循
答案:C 解析“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9.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有( )。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答案:C【解析】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人们在实践中正确地把握住客观对象,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
10. 物质与意识的区别在于( )。 A.物质能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 B.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 C.物质是运动的,意识是不运动的 D.物质是具体事物,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答案:A【解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必须依赖于物质,而物质则能独立存在。 11. 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其错误在于( )。 A.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C.否认了相对静止 D.夸大了静止的根本性
答案:C【解析】克拉底鲁的观点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诡辩。相对主义不承认事物的相对
- 3 -
浩 宇 公 考 培 训
静止,否认事物的稳定性,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完全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多选)12.“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有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A.抹杀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的决定论原则 D.否定科学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历史规律的特点及其实现”。本题涉及的基本理论有:社会历史规律存在并实现于人的活动之中;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活动的规律,历史主体具有能动作用;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发生质变的决定性手段和环节,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 (多选)13.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 A、认为人类历史是具有规律的 B、没有认识到历史主体的能动性
C、他否认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D、他的这一观点具有形而上学的倾向 【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特征”。孔德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一位带有严重的形而上学倾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是他把这种进步过程,看做是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而看不到人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看来,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能动作用,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由物质生产发展的规律性所决定,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一般过程和总的趋势;同时,由于受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地理环境以及世界交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形态的发展又呈现出千差万别、纷繁复杂的特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创造过程的统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