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批注式阅读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15:03: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批注式阅读教学

批注式阅读,简而言之是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评,有疑而注;有感而发,有得而写,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感悟、欣赏、评价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灵活地处理教材,创设问题情境,确立批注阅读专题。另一方面,学生根据研究的专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在文本上打上自己的烙印。在此,教师要把学生的批注当做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真正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从中找到读书的乐趣,形成独立的思想、健全的人格,建构并丰富情感世界和人格世界。 1.\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特点

1.1 个体性。对阅读文本来说,老师、学生都是读者。都是通过文本去探寻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受到各自出身、经历、气质、情感的影响,个体对对象的理解、感悟、欣赏会形成独特的心理印痕,每个人的感受必然是独特的、个性化的。正如\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因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1.2 反思性。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式\阅读教学是汲取,拜读文本为主,而\批注式\阅读教学则带着发现、赏识的眼光读深、读透;带着审视、挑剔的眼光反思、批判。不仅是吸收,更多的

是表达,不仅是接受,更多的是反馈,是把输入信息转换为输出信息的双向互动表达交流过程。正如\新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1.3 多元性。期望学生面对文本,自身能获得丰富的内部体验,鼓励学生从对不同角色的不同感受出发,进行充分的交流,使不同的观点能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其次,从与文本对话的内容看,能表达自我感悟,展示个人的思考与智慧。这种多元性表达所反映的正是\新课标 中提到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基本概念_ 语文素养,它既包含语文能力,又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再次,从批注的形式来看也是多元性的。 2.分步批注方式

2.1 以篇章结构为专题。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每篇文章都是各部分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作者用一定的方法把句与句、段与段巧妙地连接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从整体着眼,弄清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以及各个部分与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可按\作者写了些什么;它们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作者又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步骤进行批注。通过这样的阅读批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是零星的、杂乱的,而是比较完整、深刻的。

2.2 符号式批注。符号批注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旬、段用各种符号或不同颜色加以标记。每种符号代表什么意义,可由学生自己来掌握。符号批注一般在初读时进行。即在初读课文时,对生字新词、自然段的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进行圈点。这时的批注主要在于读通文章,理清脉络,粗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这对深入阅读课文起到了确定方向的作用。这种圈点的过程是学生读、思、记的综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加深记忆,便于检查和摘录。由于使用符号简单易行,此法使用面最广。常用的批注符号及作用:\...\或\\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

总结了以下几种符号批注方法:

2.2.1 段落批注符号:就是用阿拉伯数字带一个顿号标出自然段。

2.2.2 生字词批注符号:引导学生用圆圈圈出一类生字(课后要求会写的);用直线画出二类生字(要求会认的生字);在多音字的旁边写出它的两种或多种读音,也可以把字和读音都写在课后生字表的旁边;在轻声字的头顶上点个黑点;儿化音的字上面画个小圆;音变字的头顶上打个三角号;在四字词的下面划波浪线等。对于课后的生字表也可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批注。他们提出了这样的低年级自学生字要求:开花结果(生字组词并造句);穿靴戴帽(生字注音并写音序和部首);找姐妹(同结

浅谈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批注式阅读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5pkt2i73f6tzp834d3b207lq1bb5x01ef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