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各章重点
第一章:头部
1.面部血管
(1)面动脉:起自颈外动脉,进入下颌三角,继经下颌下腺的深方,在咬肌止点前缘处绕过下颌体下缘转至面部。
(2)面静脉:可经眼上静脉、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等与海绵窦交通。 ①危险三角:指从鼻根到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危险三角,此区内面静脉一般无静脉瓣,另外面静脉通过眼上静脉,面深静脉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感染易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②翼静脉丛:位于颞下窝内,翼内肌、翼外肌和颞肌之间。与上颌A分支伴行的V均参与组成翼V丛 2.腮腺咬肌区
界限:上界——颧弓与外耳道
下界——下颌体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及胸锁乳突肌前缘 3.腮腺
(1)位置与毗邻
上: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 下:下颌角 外:耳大N、腮腺L 前:咬肌、下颌支、翼内肌
后: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腮腺床 (2)穿经腮腺的结构:
横行:上颌A V、面横A V、面N
纵行:颈外A、颞浅血管、下颌后V及耳颞N 由浅入深:面N、下颌后V、颈外A及耳颞N
(3)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茎突舌肌、茎突咽
肌、茎突舌骨肌)、颈内A、V和后4对脑N(Ⅸ、Ⅹ、Ⅺ、Ⅻ)共同形成。
(4)腮腺鞘: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
成腮腺鞘。腮腺鞘与腮腺结合紧密,发出间隔伸入腺体将其分隔为许多小叶。腮腺鞘浅层致密,深层薄弱不完整,腮腺化脓时易形成咽旁脓肿,在切开排脓时注意引流每一个脓腔。
4.上颌动脉:
第一段(下颌段):自起点处至翼外肌下缘 分支: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 第二段(翼肌段):翼外肌浅面或深面 分支:咀嚼肌动脉、颊动脉
第三段(翼腭窝段):从翼外肌两头进入翼腭窝 分支: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 5.面部间隙
1)咬肌间隙:位于咬肌和下颌支之间的间隙 有咬肌的血管和N通过
2)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 有舌N、下牙槽A、V、N通过 6.额顶枕区
层次结构由浅入深: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其中浅部3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常被合称为“头皮”。
皮肤:有大量汗腺、皮脂腺,易发生疖肿。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易出
血,但愈合快。
浅筋膜: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构成,头皮的血管和神经主要位于此层。 帽状腱膜:缝合头皮时,应将帽状腱膜仔细缝合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此层为颅顶的“危险区” 7.颞区
①由浅入深:皮肤、颞浅筋膜、颞筋膜浅层、颞筋膜深层、颞肌、骨膜
②颞浅筋膜内血管和神经分为两组 耳前组:颞浅A、V、耳颞神经 耳后组:耳后A、V、和枕小N、
耳大神经后支
8.海绵窦
(1):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窦内有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许多相互交通的小腔隙。
(2):外侧壁由上而下为动眼N、滑车N、眼N、上颌N
窦腔内:内侧为颈内A,其外侧为展N
第二章:颈部
1.颈部浅层神经
(1)颈丛皮支:颈部手术麻醉点
①枕小神经②耳大神经③颈横神经④锁骨上神经 (2)面神经颈支 2.颈筋膜
位于浅筋膜和颈阔肌深面,分浅、中、深 3层 (1):浅层 即封套筋膜
形成的结构:胸骨上间隙、下颌下腺鞘、腮腺鞘、胸锁乳突肌鞘、斜方肌鞘
(2):中层 即气管前筋膜
形成结构:气管前间隙、甲状腺鞘、咽后间隙、颈动脉鞘 (3):深层 即椎前筋膜
形成结构:咽后间隙、椎前间隙、腋鞘 3.颈动脉鞘
包绕结构:①上部 颈内动脉
②下部 颈总动脉
③全长 颈内静脉、迷走神经
4.颈筋膜间隙 (1):胸骨上间隙
内容:颈V弓 、颈前V下端、 胸锁乳突肌胸骨头、 L及脂肪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