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选历届优秀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大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2 14:54: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我清楚地记得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无上敬畏 之情: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这句镑刻在人类思想 的话语,也许很精当地为人类摆脱尴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坚持自然 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也许这样,人类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 的能思考的苇草。

我相信人类在判断认知事物的时候一定都会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迹,更何况 是那样一种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神圣感情。中国历史长河中清风明月般的人物 当然有,但是完全割裂亲情毫无私念的例子又实在不算多。而我也许真的不太 主张做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否则世界没有了感情,也没有了色彩。 我很喜欢鲁迅,喜欢他那横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个深刻 的人。而先生客观冷静的观点绝不是众叛亲离而来的,\无情末必真豪杰,怜 子如何不丈夫\这是先生的诗,而先生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远是 鲜活的,泛着血的殷红。

世界失去了亲情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多么令人窒息。当然我们也很 难接受一个亲情泛滥的、失真与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们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 契合点,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极端。

去过草原的人一定会惊异于牧草的柔顺和坚韧,人这棵可以思考的苇草也 许也应该这样遵循着自然与思想的双重法则在风中生存。

柔情也许是一把双刃剑,正负的功能淬于一身,但也许它更可以算是一把 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质与生命的特质:让生命美丽而不轻 佻,繁华而不浮躁。

点评:无情未必真豪杰豪杰亦应勤思考。该文立论明确、鲜明,即以“人是 能思考的苇草”为喻,借康德之语道出行人类要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 思考的苇草,就必须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这一主题。 论证过程严密、思辨,充满辩证法。既呼吁理智控制下的柔情,认为\世

界失去亲情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自,多么令人窒息\,同时又\难接受一个 亲情泛滥的、失真与扭曲的世界\,希望人们\找到一个折中的契合点,而不是 偏激地走向极端\,\让生命美丽而不轻桃,繁华而不浮躁\。 勿以亲疏定是非

《出师表》有言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 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一亲一疏,导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又 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看来,勿以亲疏论事非。

纵观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华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乱相续往往能使人掩卷 沉思。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也毫无疑问 地掌握在其手中,真可谓:\君主一跬步,皆关民命。\就是这样,我们往往能看 见一些小人,他们溜须拍马,阿识奉承,曲意逢迎,把君主们的每一个毛孔无 不弄得舒坦至极。于是这些人深得君主之\亲\,甚至独揽大权,破坏朝纲,明 末的魏忠贤专权不就是明证吗?而贤明的君主求贤若渴,对人才亲之信之,恰 恰是因为明是非,懂事理,才知孰亲孰疏之分。

在人类社会中,自\大道既隐,各亲其亲子其子”以来,亲情就成为了维 系这个社会的稳固的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人们往往认为亲人们总是对自己 好,因而他们总是对的,没有错的,而对于旁人,难免存着此疆彼界之心,所 谓\人心隔肚皮\,难免对别人有着成见,故事中的富人即此类典型人物,而有 两位人物的行为却值得我们的赞叹。

祁黄羊的\内举不避子,外举不避仇\。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不以亲疏 好恶来定是非,而是惟贤是举,诚可贵矣。

另一位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 的威望,在担任了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之后,权力可谓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 各界人士1致推举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担任广东的都督,当此之时,孙中山先生

只需微微首肯,便定能保证自己的哥哥飞黄腾达,然而这位伟人没有这样做, 他只是婉言地谢绝了,说:\我哥哥才力有限,不堪担此重任。\如此高风亮节怎 能不让人仰慕不已。

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抛弃小我,舍弃一己之私利,来成全大我,寻 求真理;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克制感悟,注重理性,让理性之光熠熠生辉! 勿以亲疏定是非其实就意味着一种广博的爱! 4点评: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前贤明训,\文章合为时而着\,\千古之大事,经国之伟业也\。或示哲理, 给人以启迪;或明辨是非,给人以教益。以这个标准来衡,《勿以亲疏定是非》 是一篇相当成功的考场作文。文章旁征博引,刻阐述了剔除私情影响、尊重事 实、维护真理的重要性。论据翔实,比鲜明,论证颇为有力。叙述自己的观点 时,古今史料,作者颇有信拈来左右逢源之感,显示出了扎实的文史功底。

精选历届优秀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6f5068h387916095eiv3gyk618jli00834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