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及小艇同威尼斯的密切关系。
2、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训练。 3、领会作者在描写事物时采用的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在描写事物时采用的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威尼斯风光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制成教学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并搜集相关资料,观察自己身边有特点的景或物。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听说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很有趣呢!今天,老师就想要去这有趣的城市走走看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参观游览吗?那现在我们就出发吧!——(播放课件)
2、游览了威尼斯,你都见到了些什么?观察一下它和我们生活的城市有什么不同?
——石桥、古建筑、河道……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美丽风光,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在游览威尼斯时也见过,而且是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还为这美丽风光写了文章那便是——《威尼斯的小艇》。(齐读课题) 说到马克·吐温同学们对他了解多少呢?(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将图片欣赏、教师补充参考资料与学生交流资料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威尼斯水城的异域风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了作者,咱们再来看课文,现在你再读一读题目看看有没有什么疑问?
(让学生自主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同学们都很会学习,提出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疑问,随着马克?吐温一起走进威尼斯,去认识一下威尼斯小艇,从文中找我们想要的答案吧!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在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疑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同时把学生的问题摘要板书,纳入到下面的学习环节,努力做到“以学定教”。 二、检查预习,熟记新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试着解决疑问。 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读音
纵横交叉 操纵自如 小艇 船艄 船舱 簇拥 哗笑 残破 矗立 停泊
祷告
2、字词熟悉了,下面我们来解决我们的疑问,谁来说说读完课文后,你解决了哪些疑问?(学生自主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以读代讲,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灵活处理课文内容。即按照学生的思维需要来确定学习的顺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尊重学生的意愿。 三、解决疑难,落实训练点
解决疑难,概括一下作者分别是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着美丽水城上的小艇的。。。
(小艇的形状特点、船夫的技术、小艇与人们的关系密切) (一) 研读小艇的构造特点
这位同学为我们解决了小艇的形状特点这一个问题,听了他的介绍我们初步认识了威尼斯小艇,大家再仔细默读一下这一部分。 1、你认为小艇有什么特点?(用“△”标出来,找好了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让学生动笔印象会更深) (又窄又深、向上翘起、轻快灵活)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小艇的这些特点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对比学习: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生: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生: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生: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具体说一下水蛇不但速度快,而且行动灵活)
3、理解得非常好,同是写小艇,却用了三个不同的比喻句,表现了小艇不同的特点。可见,作者不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小艇不同的特点,而且还巧用比喻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小艇的特点,这种语言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了解小艇的特点?(生读) (多找几位学生训练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体会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方法的妙处。 师:介绍的真不错。这样的介绍,让我们仿佛亲眼见到了小艇的样子。这就是威尼斯的小艇,大家看,新月一样美丽的外形,水蛇一样灵活的行动,威尼斯的小艇的确是与众不同。如此奇特的小艇,坐在里面会是什么感觉呢?
(皮垫子看着就舒服,坐着这样奇特、舒服的小艇聊天观景,感觉很惬意,很美妙,确实很有情趣。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种舒适与情趣呢?)——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师怎么感觉你介绍的这垫子硬梆梆的,好像不怎么舒服呀!谁再来试试,让这垫子更舒适一些,让感觉更美妙一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