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美术“欣赏 评述”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7 5:26: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兰州市西固区柳泉中学 苏成忠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中“欣赏与评述”不仅是美术学习的重要领域,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重要心理动因,是创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对美术鉴赏活动感到愉快与充满好奇,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与求知欲,使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经验,我总结了几条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兴趣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欣赏、兴趣、方法、教学

美术欣赏课是初中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教育是以美术艺术为手段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中性格、思想、情操乃至意志受到感染熏陶,从而达到育人无声的德育效果,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初中美术欣赏教育对学生在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社会文化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美术欣赏通过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鉴赏美、创造美。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产生的穿透力和震撼力,使学生达到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向往真善美,自觉放弃假恶丑,从而使学生达到人格完善的目的。它对学生情感教育有其独特的作用,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能直接而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

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具有特殊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对于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极易唤起学生的兴趣,但要保持和发展这种兴趣,使之内化为对欣赏活动有意义的基础,则需要引导。引导学生由观看的兴趣进入美术欣赏的状态,是一种观照性的引导,因而它不同于其他理性形式的引导。例如欣赏意大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时,学生的兴趣首先是热闹的画面表现的内容。“这些人在干什么?”“耶稣

到底说什么引起他们强烈的反应?”引导这些兴趣的方法就是揭示这幅画的历史背景。画上叙述的事情是耶稣作为上帝的儿子宣扬上帝的道,受到当时执政党的迫害,而耶稣共收了十二个门徒,其中有个叫犹大的为了钱财出卖了耶稣,耶稣知道第二天自己就要遇难了,所以当天晚上他和十二门徒吃了最后一顿晚饭,在晚宴上耶稣说:“你们之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恰如一滴水落进了油锅,顿时门徒们炸开了锅,有表衷心的,有猜疑的、有愤恨的、有害怕的,联系上述资料再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就容易多了,每人脸上的表情都不一样,动作也不一样,从而使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成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对象。在观察中引导学生用美术的造型知识解读它们,既使学生从观察、分析、思考中学习了美术语言中的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形式美知识,也使他们从观察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激发了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

作为一线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通过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经验,我总结了几条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兴趣的方法: 一、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增进欣赏理解

欣赏教学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美术欣赏是综合性发展效应的过程。在美术欣赏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从美术的审美特性出发,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介绍分析,并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审美经验和审美享受,从而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提高欣赏的水平,并获得审美的愉悦,受到教益和启迪。美术欣赏是美术作品发挥社会作用的主要环节。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提高,都能真实地、生动地、具体地、形象地再现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民族特点和人们的精神实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观察现实,深刻理解社会生活,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得到美的陶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很自然地体验到师生群体共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和谐与欢跃的审美感受,让轻松愉快的感情激发随心所欲的灵机,帮助学生排除进入美术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思想束缚和心理障碍。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生与学习之间架起

一座金色的桥,让他们感到美术欣赏课不是一座高山,而是辽阔的海洋,你可以在海边快乐地嬉戏,也可以到深海去自由自在遨游,甚至可以海底探宝。

欣赏课教学是欣赏进入美术课堂教学后,由写实表现向视觉表现引导过渡的教学发展形式。首先是美术作品对欣赏者的主观感受,通过欣赏者的知识结构与生活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在审美感知方面,中学生的审美心理具有感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但审美经验不足,审美直觉较低。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适时介绍一些风土人情、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体会意境。在课堂教学中,美术应和音乐融合,可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在课堂上,将欣赏的作品配上音乐,使学生对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态的感受,可以更好地拓展艺术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学生欣赏《敦煌的石窟壁画》时,可以配以优美的古筝曲子,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运用相关学科作为引线,在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同时,又被在丝绸之路上的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而深深感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和理解中华民族西域文化遗产的伟大和丝绸之路所具有的深远的历史意义,进而对敦煌壁画的内涵有更深的了解,敦煌石窟就是卧在沙漠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样,学生的情趣才会被牢牢抓住,他们会被悠长的旋律吸引,被美妙而优美的艺术形象吸引。通过音乐、绘画的综合教学,培养了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多种情感体验,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介绍作品背景,激发探索兴趣

好多美术作品,给人的感觉比较理性。学生年龄小,阅历不深,决定了他们欣赏的层次较浅,不能理解分析感受作品。针对这一情况,为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热情,教师除了介绍作者外,再介绍与作品相关的背景,往往能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欣赏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时,着重介绍范宽在画这幅画时以客观而且是从整体地去描绘自己所熟悉的北方地区的自然景物,采取大山大水的全景式构图。《溪山行旅图》画了作者常年生活的西北关中一带的雄壮山景,雄奇峻险、气势磅礴的大山满满地占了大半个画幅,大山之下溪涧曲折,山路平阔,从半山腰处直泻而下的一线飞瀑

和路口的几乘车马使雄壮奇伟的自然景色更富有生命力。作者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思想情感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在忠实地、客观地描绘自然,即追求形似为其主要特色。中国山水画在要求真实地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又要求很大的概括性,所以画中所体现的意境富有深厚的内容,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是宽泛、丰富的。它不表现出也并不使观赏者联想起某种特定的或比较具体的诗意、思想或情感,却仍然表现出、也使人清晰地感受到那整体自然与人生的牧歌式的亲切关怀。在这种好像是纯客观的自然描绘中,表达了一种生活的感情和人生的理想。通过这些语言文字的描述启发、音乐以及画面配合等多种手段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了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丰富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让他们学会了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里,展开创作的双翅自由飞翔。

在欣赏徐悲鸿的作品时,重点围绕“生活清贫”、“刻苦钻研”、“追求真谛”几个方面来介绍画面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徐悲鸿在青少年时期,跟随父亲学画、卖画,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五四”运动前夕,经过刻苦努力,他获得了到日本、欧洲学画的机会。在国外,他努力探索、学习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优秀绘画传统技巧。回国以后,徐悲鸿从事美术教育,逐步形成一个明确完整的美术教育体系,在教学中强调师德造化,重绘画基础训练和创造性。抗日战争前后,徐悲鸿创作了很多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好作品,抒发了对反动统治者的愤懑和对受压迫人民的同情,表达了促使民族复兴奋起救亡的热情。在全国解放前夕,他拒绝随国民党南逃,和进步教师团结一起,保护学校,迎接解放。全国解放后,徐悲鸿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并被选为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他拥护党的文艺方针,带病深入生活,创作出许多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徐悲鸿的作品中最突出的是那些奔驰无羁的马,更重要的是他的借物喻情,人们从画面上不仅看到了马的各种动态,还从中感受了作者对国家、对民族命运、对生活的忧喜哀乐之情。通过对徐悲鸿这些人生经历的介绍,向学生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后,再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演示或图片、录像等手段,让学生欣赏他的作品,这样效果就不一样了,就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要表达的环境,培

初中美术“欣赏 评述”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6skx5wsep55mbv22qp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