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寒假集训课程
目 录
第一讲 课内小说阅读复习 ........................................................................................................................ 2 第二讲 小说阅读技巧拓展 ...................................................................................................................... 13 第三讲 课内古诗词鉴赏复习 .................................................................................................................. 28 第四讲 古诗词鉴赏拓展 .......................................................................................................................... 37 第五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 .................................................................................................................. 46 第六讲 文言文虚词复习与拓展 .............................................................................................................. 54 第七讲 文言文实词复习与拓展 .............................................................................................................. 67 第八讲 文言翻译技巧 .............................................................................................................................. 77 第九讲 课内科技说明文阅读复习........................................................................................................... 88 第十讲 课外科技说明文阅读技巧拓展 ................................................................................................... 96
1
高二语文寒假集训课程
第一讲 课内小说阅读复习 高考中,小说阅读是散文之外最重要的文学题型,试题主要以短篇小说为主,但阅读技巧课程目标 本部分知识学生易错点 应对解决办法 是相通的,针对新课标考生如何备考的问题?我们从课本所选的文章入手,探究考试中的答题技巧,答案力求做到完整、有序、规范。给阅卷老师最好的印象。获得理想的成绩。 在小说阅读中,考生最难把握的往往是小说的主旨,作者具体要表达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形式)?都有哪些手法? 要知道,小说阅读中的形式和内容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候同一道题要从作者和作品两个角度来思考和作答。我们要做的是,分析试题,了解出题者提问的角度,也就是学会“审题”。考生一定要清楚从哪个角度作答。这样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并且学会用规范的语言(术语)作答,条理表达。提升考试成绩。 一、考点解读
《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新课标解读:要求高中学生,尤其是高考考生一定要掌握文学类作品的体裁结构特色,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品的主题,掌握作者的表现手法,这是基本要求。一定要掌握重点语句的含义的分析技巧,学会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内涵及艺术魅力。并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这是较高要求。能够发掘作品深层次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究作者表现的社会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这是最高要求。 二、知识梳理
抓住小说的文体特征,也就抓住了小说命题的精髓。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在应考时,考生要充分认识到“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在任何一点上设置问题,都可以联系到其他另外两点,特别是人物与情节之间。但小说阅读最重要的:最后要落脚到“社会环境”上来。 1.把握故事情节
分析情节是深入理解小说的基础。所谓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既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发展的过程。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把握住情节是分析人物的前提。 2.揣摩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感受作者倾注在人物上的爱憎感情,同时要注意到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
(1)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以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等描写为切入点来分析并点出其作用,常用语就是“通过以上描写,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某某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此的某某情感”。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要全文阅读,首先看文中有无对其人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如乐观向上,自私等;然后要根据针对其人的描写和情节,来概括人物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在答题时要对性格特征进行归类整理,使答案更加清晰。对内与对外分开,正面与反面分开,前期与后期分开。 概括人物形象题与概括性格特征类似。
2
高二语文寒假集训课程
(3)对文中人物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本题一般情况下属于主观开放性题目。 3.分析环境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1)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 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 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4.挖掘作品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 5.捕捉精妙技巧
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
①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或者说表达技巧、艺术特色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这就需要考虑到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技巧;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或句式灵活,富于变化)、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用词准确而形象(特别注意动词的使用)、词语丰富而多样、语言幽默风趣或清新自然质朴等,巧妙使用技巧,形象生动;使读者能感受到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①表达方式。
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
3
高二语文寒假集训课程
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特别注意,如果是对景物的描写,要注意: A.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 B.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描写角度; C.常见技巧的使用
②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③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方法归纳】
一、故事情节常见题型
二、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为塑造人物服务,体现人物的某种性格征;表现作者对其人或其事、物的某种特定情感;二为推动情节发展服务,造成情节的起伏,创造悬念,更引人入胜或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三是为表现小说的主题服务;四是前后照应;五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六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然后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3.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其一,我们一般按照何时何地何境何人何事何情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人物形象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对此,一般可从以下四方面把握: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分析人物时还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理解。
第四、通过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立双方的矛盾冲突,来分析人物性格。第五、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在回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然后结合小说情节、人物描写来分析观点。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