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家一等奖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22:19: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体会诗人在本诗中流露出的深沉的情感和忧思并感悟杜诗沉郁顿挫的特点。 3、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妙处。 学情分析:

高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诗歌鉴赏中的一些要素,对诗歌鉴赏的方法也略知一二,但是自主探究实践这一个部分还相对比较薄弱。而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诗歌鉴赏。基于以上的情况,我的教学设想如下: 以《登高》为例,结合当下流行的翻转课堂模式,以学生提前预习探究,课堂展示交流来进行。 重点难点:

描绘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意境,掌握情景交融这一手法。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登高

由这几年网络上面流行的几幅“杜甫很忙”的画引入杜甫和登高这首诗。 活动2【讲授】朗读

首先集体来朗读一下这首诗。(由于学生提前已预习,所以字词读音方面问题不大,但是情感的把握方面可能会存在问题,老师要注意引导)

1、昨天大家已经预习探讨了这首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展示分享一下大家的成果。

2、首先结合自己的理解将这首诗的四联分别扩充改写。(叫小组来展示交流) 3、分别叫四个小组来展示,然后叫别的同学来点评,最后老师自己展示自己的改写成果与学生一起交流展示。 老师改写:

首联: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孤零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的归鸟

颔联:那无边的树木萧萧而下,那不尽的长江滚滚东去。一叶落而知秋,生命如此短暂,只有那滔滔不绝的江水亘古如斯。

颈联:常年漂泊异乡,在这九九重阳万家团聚的登高日子,我却孤苦在此。 尾联:国破家亡无限凄凉,想那壮志还未酬,镜中衰鬓已先斑,心中无限悲苦。)

4、现在大家结合自己小组的改写讨论结果结果,以画面的形式来呈现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叫小组上来展示,并解说为什么要如此构图,重点想表现什么?)

5、展示结束后叫别的同学来点评。 6、再来朗读一遍本诗。(注意情感的把握)

7、这首诗结构上有什么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出了秋天广阔肃杀的景色,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孤苦无依,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感情。这样写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8、分析情景交融这一种手法。下面我们再一起来看几首诗,看看它们的情景交融有什么样的特点。

9、展示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李清照的《武陵春》。(ppt展示)

(明确:李白浪漫主义情怀,王维山水田园的闲适情怀,李清照女性细腻灵动的笔触婉约含蓄的情愁,杜甫现实主义情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11、老师总结(PPT展示)

(情景交融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特有的一种手法,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法,它在中国古诗词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不同的诗人笔下又有不同的特点,他们通过景物将自己的情感或含蓄或豪放的表达出来)

12、同学们自己选择一首音乐作为本诗的背景音乐,并配乐朗诵(老师放学生选择)

活动3【作业】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搜索更多关于: 国家一等奖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 的文档
国家一等奖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6zsn5ji144m0xd0pw4b4c2db011p100m8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