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
8. 纵使稍有醒悟,也只是在患病开始之后叹息并表示遗
憾,却不懂得在疾病还没有显示征兆时就小心防范各种危害。这就犹如齐桓侯染上了将死的疾病、却为扁鹊的先见之明而生气一样,把感到了病痛的时候当作患病的开始。
9. 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 10. 善于养生的人就不是这样,是思想上淡泊虚无,行为
上安静泰然,不断地减少直至去除私心和贪欲。 11. 若此以往,恕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
哉?
12. 象这样地坚持下去,差不多就同羡门比一比寿命,同
王子乔较量年龄了!为什么说养生没有应有的成效呢?!
《大医精诚》
1. 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
爱命,人畜一也。
2. 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
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3.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盼;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línglù)兼陈,看有若无。
4. 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5. 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人之死生乎?
6. 医生与其违背病人的心愿而不被任用,不如顺应病人的心理而获得利益,难道还考虑病人的生死吗?
7. 倘不知此,而偏听浮议,广集群医,则骐骥不多得,何非冀北驽群?帷幄有神筹,几见圯桥杰坚?危急之际,奚堪庸妄之误投?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
8. 假若不懂得这点,却偏去听信没有事实根据的议论,广泛邀集许多医生,那好比骏马不可多得,怎能不是冀北的劣马之流?军帐里虽有神妙的计谋,但见到几个象圯桥的杰出小子张良那样的人?
9. 然必也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隐之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
性命之任矣。
10. 这样只有心细、胆大、行方、智园、才干十分全面,望闻问切,综合运用,能在接触病人的时候集中精神、在病情不明的时候指明隐秘征候的医生,才能够称他为真正的医生,才可以担当保全性命的重任。
11. 故非熟察于平时,不足以识其蕴蓄;不倾信临事,不足以尽其所长。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则仓卒之间,何所趋赖?
12. 因此,不在平时深入了解,就不能够看出一个医生的潜在才能;不在遇到疾病的时候完全信任,就不能够充分发挥一个医生的长处。假使一定等到渴了才挖井,打起仗来才铸造武器,那么仓促之间,你去依靠什么?
13. 君之幼也,异於羣儿;及长,忠信笃敬,愼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衢间众人以为懽洽处,足迹未尝到,盖天性然也。
14. 李先生幼年的时候,就跟一般的儿童很不相同;等到长大以后,为人忠守信、厚重端庄,对结交朋友的事情非常慎重;跟人相处的时候,没有戏言。街区里的众人认为欢乐惬意的地方,他的足迹从来没有到过,因为他的天性就是这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