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在煤气设备附近逗留、休息、睡觉,造成中毒事故。 14、停产多年的煤气设施没有进行测量就盲目进入。
15、到煤气区域内的地沟、下水井、地下室等死角区域工作,没有采取防护措施。 16、煤气区域不挂“煤气危险、禁止停留”等警示标牌。
17、煤气区域没有安装固定式CO报警器,进入煤气区没有携带便携式CO报警器。
2、如何预防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
1、新建或大修后的煤气设备及管道,投产前必须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并经安全部门验收。
2、设备或管道检修时,要可靠的切断煤气来源,并把煤气吹扫干净。 3、凡进入煤气设备内作业,必须完全切断煤气来源,严格处理残余煤气,经检测合格后方准作业。
4、煤气设备附近严禁设生活间或休息室。
5、在煤气区域工作必须两人以上同行,携戴CO报警器,互相监护,应注意风向。
6、加强安全管理,普及煤气安全知识,对于从事煤气作业的工人,应进行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
7、严格执行煤气安全操作规程,经常监视作业环境中CO含量,禁止在煤气设备附近休息打瞌睡,煤气设备附近均应设“煤气危险,严禁停留”等字样的警示牌。 8、严格执行煤气安全检查制度,发现泄漏等隐患立即整改。
9、带煤气工作、检修如:抽堵盲板、堵漏、打眼或取样等,必须佩戴好呼吸器,切不可凭热情蛮干。
10、带煤气作业或吹扫、放散煤气时,要做好监护,防止闲人误入。 11、严禁用冶金煤气民用,不准私自乱接煤气。
12、生活用的设施,如上下水管道,蒸汽管道等严禁与煤气设备连通。 13、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如:机械化和自动化煤气取样;采用机械操作或电动操作的插板阀、眼镜阀;采用NK球阀和双闸板闸阀等。 14、全面推行煤气区域三类划分及分类管理的制度和办法。 3、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应注意哪些事项?
(1)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前应进行危险性分析,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证》并制定详尽的安全措施。 (2)切断盲板进行可靠切断;
(3)打开受限空间末端及最高处放散阀,利用蒸汽或氮气进行置换,直至合格。 (4)打开受限空间所有放散、人孔进行自然通风。 (5)如需动火作业必须办理《煤气区域动火票》。
(6)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应检测一氧化碳及氧气含量。经检测合格后,允许进入内部工作时,应携带一氧化碳及氧气监测装置,并采取防护措施,设专职监护人。氧气含量分析不低于19.5%。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24PPm时可较长时间工作;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40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80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在不超过160 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20分钟。工作人员每次进入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小时以上。
(7)取样、分析时间不应早于进入受限空间前30分钟,工作中每隔两小时应重新分析一次;工作中断后重新工作前30分钟内也应重新分析;取样应有代表性,
防止死角误判。
(8)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必须安排专职监护人员;受限空间内部有人工作时严禁敲击容器和开启振动器;受限空间各条通道要时刻保持畅通无阻,方便逃离,严禁在人孔口堆放任何物品。
(9)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伏。
(10)进入受限空间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登记、统一指挥,没有安排进入的人员严禁进入受限空间。工作完毕后要清点人员、工具,无缺、无损方可封闭人孔。 4、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如何处理?
1、事故发生后要尽快通知总调度室、煤气防护站、安全处和消防队,同时组织人员进行灭火和扑救工作。
2、设置事故区域安全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误入而使事故扩大;事故隐患未处理完,安全警戒线不能拆除。
3、由于煤气设备不严密而引起的轻微泄漏引起的着火,可用黄泥、湿麻袋等堵住着火处灭火,火熄灭后再按规定补好泄露处。
4、当泄漏量较大时,应停止该管道有关用户的煤气供应,用户止火。然后立即采取措施降低该管道煤气压力,具体做法是:可将煤气来源的总开关,关上2/3但煤气压力不得低于200Pa,同时向着火管道两端通入大量蒸汽和氮气灭火。严禁突然关闭阀门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煤气压力不能过高,过高不易控制火势。
5、直径小于100mm的煤气管道,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煤气灭火。
6、煤气管道内部着火,或煤气设备内部着火应立即向管道内通入蒸汽和氮气。 7、煤气管道被烧红,不得用水骤然冷却,以防管道和设备变形、断裂。
8、管道内部因焦油等引起着火时,可将管道人孔、放散管等所有与大气相通的部位密闭封死,使其与空气隔绝,焦油自然熄灭;或者通入蒸汽或氮气灭火;灭火后,再按有关规定处理。
9、煤气管道脱水器着火,应立即补水至溢流状态,然后再处理脱水器。 10、煤气着火事故处理过程中,应设专人看管压力表和操作煤气闸阀、蒸汽、氮气阀门。
11、在灭火过程中,扑救人员要戴防毒面具,防止火熄灭后造成煤气中毒。 12、救火过程要统一指挥。如发生人员烧伤事故,应按烧伤事故处理。 ⑴把伤员及时救出火场,熄灭其身上的火焰。
⑵除去身上的衣服,盖上清洁的布罩,检查伤员是否发生休克,没有休克可送往较近医院,路上要防止休克。
⑶现场如有条件,最好的办法可用自来水冲洗伤口十几分钟;可给伤员注射止痛剂,预防因疼痛造成的休克;伤员有呼吸困难,要作紧急处理,如注射强心剂、吸氧等。
⑷严禁给伤员的烧伤部位涂擦紫药水。 5、发生煤气爆炸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1、工业炉送煤气点火时,先送煤气后给火种。
2、工业炉送煤气时,烧嘴关不严或未关,点火前煤气已经进入炉膛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
3、工业炉点火作业时,第一次未点着,接着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点火,造成爆炸。(正确操作方法是:第一次点不着应查明原因,彻底处理炉膛内残余煤气,等一段时间,让炉内煤气从烟道抽走后方可进行下次点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