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容易在直接的视觉刺激下凭借声音、形象、色彩等信息引起注意。以特有的声像同步、动画演示等特点的多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自主地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氛围会感染学生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还能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例如在《赶海》一课的教学中,可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画面上出示蓝蓝的大海,金色的海滩,伴着“哗哗”的海浪声,人们赤脚在海滩上捉螃蟹、捡贝壳,嘴里还哼着《大海啊,故乡》的乐曲。学生伴着轻柔的乐曲,一边听着娓娓动听的朗读,一边欣赏着大海的美丽景色,完全陶醉了。有的学生被金色的海滩吸引了,以至音乐停了,学生还沉浸在那无穷无尽的遐想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兴趣点的激发,变“单一语言激趣”为“多个感官体验”,使
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正获得探究的兴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有一个阅读学习的良好开端。 二、运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兴趣盎然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把多媒体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去,可以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迫切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从而把“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页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多媒体运用以便突破课文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象这一多媒体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体味海底世界景色的神奇与绚丽,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而在学习《荷花》一文时,可借助录象让学生欣赏作者对荷花的静态描写。录象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连续,层次清楚,形象直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根据教学需要暂时定格,让学生尽情欣赏。为了突出课文重点,第一次定格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的荷花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的道理,进一步理解“一池荷花”的静态美;第二次定格在“一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处,加上老师的穿插点拔,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