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语言: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使人们进行思维和交 际的工具。 口头言语 外部言语 言语活动的形式 语言和言语 对话言语 书面言语 独白言语 内部言语:不是用来交际,而是为了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 特点:1.发声器官活动的隐蔽性 2.言语的简缩性 内部言语 3.速度快。 言语活动是大脑皮层各个部位共同活动的结果,但皮层的不同部位又有相对的机能分工。 言语活动包括听、说、写、读几种不同的形式。 表现形式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听 中枢机制名称 受损表现 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 接受性失语症:听觉器官是正常的,但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是去理解能力 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克中枢) 表达性失语症:说话迟钝、费力,不能说出连贯、流畅的语言,但其发音器官并没有毛病,而且病人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还能写字、认字。 书写中枢 视觉性言语中枢 失写症:其他运动机能正常,但不能写字、绘画。 失读症:能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 说 写 读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定义 包括: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进行过的情绪操作。 瞬时记忆的容量比较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2个单位。瞬时记忆记得是事物的形象,当意识到识记得情景记忆:即对亲身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项目,或者说对识记的项目加以识别的时候识记的项情绪记忆:即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目就进入到短时记忆了。在短时记忆里,对语言文字记得是他们的声音,即听觉的记忆;对非语言文字记语义记忆:即对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得是他们的形象。对短时记忆的材料加以复述,识记识记 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的材料就可能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以语义或形象的方式储存识记的材料的。 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存储和巩固的过程 保持 再现:又叫回忆,是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再现或再认 再认:不能回忆,但能确认是接触过的材料 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种类 过程 记忆 定义: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 遗忘 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第一人。 自然衰退: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痕迹越来越淡薄,最终导致了遗忘。 遗忘原因 干扰:新进入记忆系统的信息和已经进入记忆系统的信息相互干扰,使其强度减弱,导致遗忘 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干扰 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定义: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 系列位置效应 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 遗忘的原因 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 概述 接的认识 特征: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客观事物加以认识。从已知推断出未知。原因在于认识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概括性: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思维 根据思维的形态 种类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像儿童垒积木,边操作边思考。 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像画家创作,都是以人或物的形象为素材。 抽象思维: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又叫词的思维或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词为 按照探索问题答辐合思维: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又叫求同思维。 案方向的不同 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是否具有再造性思维: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 定义: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 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内涵: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外延: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 定义:概念形成或叫概念的掌握,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 概念形成 经验的过程。概念有不同的层次,他所概括的知识有浅有深。 个体掌握概念的层次反映了他的思维发展水平。 概念 种类 内 部 感 觉 名称 平衡觉 适宜刺激 感受器官 平衡觉又叫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反映了人体的姿势和地心引力的关系。 运动觉又叫动觉,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健和关节中 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便意、性以及痛等。内脏感觉的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的壁上。 痛觉的感受器分布最为广泛,遍布全身所有组织中。 特性 平衡器官过于敏感,微弱的刺激便会引起他高度的兴奋,造成恶心、呕吐等身体反应。晕车、晕船就是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的。 动觉在心理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运动觉 内脏感觉 痛觉 痛觉没有适宜的刺激,任何刺激只要对机体造成了伤害,都会引起痛的感觉。 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最难以适应。
感觉现象 定义 典型代表 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暗适应:感受性提高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一般需要30分钟左右才能完成。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明适应&光适应:适应的非常快,一两分钟就能完后才能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正后象:感觉后像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负后像:后像的性质和刺激物性质相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