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赛课的困惑:每个学期我校组织的不同学科的赛课活动,在赛课中,尽管执教者都在尽力演绎着一些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师生的平等对话、互动、自主学习等等。但现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形同虚设,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挑战和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不能彰显,导致教学本身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2、教学设计的思考: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提问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纵观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困惑于问题的课题研设计。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究的背景、目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的及意义 3、我区有效教学研究的呼唤: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及纵深发展,2013年我区教研室在全区提出要求: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我校的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低下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息息相关。那么如何从低效走向有效高效呢?有效提问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但目前课堂提问现状并不乐观,无效提问现象较为突出,就当前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带着这些困惑,结合此次契机引发的启迪思考,将对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一些调查分析研究,以利共勉。 1、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及课堂观察,呈现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教师在课堂中提问时存在的问题,具体从问题的梯度和效度、等待时间及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 课题研究的内容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不足,难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就会引起智力困窘状态。这样的状况人们称之为问题情境。如何造成问题情景?教师的提问设计大有天地。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也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3、语文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与设计:在教学对话中,由教师发问学生回答而引起的课堂学习,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教学行为方式。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提问技能:通过有效提问设计,使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与同学间有立体互动、有实质内容、有人文内涵、有知识深度,帮助学生构建既有共性又个性的阅读体验,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结构重组的最优化。 关于课堂提问,对于我们学校教师来说,对课堂提问的理解还有失偏颇,运用起来大多满足于为问而问,不管实效。由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策略,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1、主要途径 (1)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其产生原因,澄清教师的教学观念,来改变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 (2)优化问题设计。根据心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学生特点及语文文本的个性特点,来精心设计语文课堂问题。问题设计时应注意:一是紧扣教材、直入重点;二是是分层次设计、化解决问难为易。 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2、问题设计策略: 语文课堂提问设计途径:要有效的发挥提问的启发和引导功能,就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内容,讲究语文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 (1)在重点内容上提问。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带动学生对全篇内容的理解。 (2)在文句含蓄处提问。课文中经常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这些句子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3)在内容矛盾处提问。有些课文的内容看起来自相矛盾,实际上却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在这些地方提问,不仅可以化解学生的迷惑,而且也可以使他们领会、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4)在句子的独特之处提问。有些课文中的句子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形式,抓住句子的这些特点提出问题,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5)在情节的“空白”处提问。有些文章的情节到要害处嘎然而止,却又欲说还休,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在这些情节的“空白”处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给他们留下自由发挥的余地。 (6)问题设计要做到发问视角新、发问语言妙、发问方式独特。从这些角度入手,设计有效语文课堂问题设计质量,为有效语文教学搭桥铺路。 课题研究步骤、进程 序号 研究步骤(起止时间) 承担人 进 程 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落实研究任1 2013.4——2013.4 务;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报告。 2 2013.5——2013.11 阶段性小结、教学论文的撰写。 2013.11——2014.1 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视频积累、 3 4 撰写研究报告;做好各项成果资料工 说明:
1.申报的小课题切入口要小,要立足教育教学实际,贴近学科教学,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要有实效性和创新性;课题名称表述要准确、规范、简洁、科学。
2.小课题以个人独立研究为主,也可合作研究,最多不超过3人,原则上一人只能参与一项课题的研究。
3.小课题经区教研室批准后才能立项。
阅读(96)| 评论(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