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地理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9 5:12: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濉溪县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地 理 试 卷

题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44分。)

图1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3题。 1.若图1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30m,则图中甲地与丙地高差约为

A. 200m B. 300m C. 230m D. 250m 2.某登山旅行者于北京时间14时到达甲处,此时,对于地处甲地的旅行者来说,下列现象一定会发生的是

A.发现太阳位于乙地方向 B.看不到湖边乙处游人 C.急流段的漂流者向正西漂流 D.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3.某地质爱好者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呈现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的现象,体现该河段 A.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C.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D.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图2中乙图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甲图为乙图的局部放大图,甲图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读图,完成4~5题。

图1

选择题(1-22) 综合题(23—25) 总 分 ⑩

图2 图3

4.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 ③至④

B. ④至⑤

C. ⑥至⑦

D. ⑨至⑩

5. 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图3为东南亚某半岛气温(虚线,单位:℃)、降水(实线,单位:mm)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 关于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月气温差异大

B.7月气温差异大

D.乙地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C.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大

7.与同纬度半岛东西两岸相比,丙地气温特点及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 A.气温低,洋流因素 C.气温低,地形因素

B.气温高,海陆因素 D.气温高,天气因素

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较暗的海水,被称为“北极变暗”现象。21 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称为“北极放大” 现象。读图4,完成8~9题。 8.图示期间

A.北极年平均海冰面积逐年减少 B.北极年平均海冰面积减少速度不断加快

C.北极年平均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呈负相关 D.北极年平均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呈正相关 9.有关“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图4

①海冰厚度和覆盖面积的减小 ②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③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④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 A. ①③ B.①② C. ②③ D.②④ 据“中国水文信息网”的数据显示,2019年10月19日8:00位于鄱阳湖的江西都昌水文站水位为12. 58米,比该站1952-2019年平均水位偏低1.14米。与正常年份相比,今年鄱阳湖中部湖区进入枯水季节的时间提前了17天。图5为鄱阳湖地区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对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时间提前、水位偏低的原因分析不正确...

的是

A.上游水库群清水排沙,湖区泥沙沉积减少 B.鄱阳湖流域降水偏少 C.三峡水利工程的影响

D.大规模的采砂活动使湖口通道的泄流能力增强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白天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因此鄱阳湖白天降水量多于夜晚

B.鄱阳湖与周边地区会形成“湖陆风”,夏季湖风转陆风的时间较冬季会推迟 C.直接补给鄱阳湖水量最多的水体是大气降水 D.当湖水经湖口泄流入江量最多时,鄱阳湖的水位达到最低

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

地点 海拔(米) 某沉积层埋藏深度 A B C 图5

500 250 600 421 3 412 百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尽管当地潮湿、粘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12~13题。

12. 该地区可能的构造地貌及所处的地区分别是 A.背斜谷 东北地区 C.向斜山 西南地区

B.背斜山 华北地区 D.背斜谷 江南丘陵

13. 对该地区地貌形成过程的叙述,合理的是 A.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图6

B.沉积作用、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图6是我国沿30°N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 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冰川 15.据图示可知

A.叶面积指数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 B.120°E以东地区叶面积指数变化幅度最大

C.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的变化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的变化属于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读四川省和广东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完成16~17题。 四川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年份 常住人口 (万人) 8329.10 8041.82 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为100) 106.98 103.14 0—14岁 (%) 22.65 16.97 15—65岁(%) 69.90 72.08 >65岁 (%) 7.45 10.95 城镇人口 比例(%) 26.69 40.18 B.降水 C.海拔 D.土壤

2000年 2019年 广东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年份 常住人口(万人) 8642 10430 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为100) 103.82 109.00 0—14岁(%) 24.18 16.9 15—65岁(%) 69.82 76.4 >65岁 (%) 6.1 6.8 城镇人口比例(%) 55.02 66.2 2000年 2019年 16. 2000年至2019年,与广东省相比,四川省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人口显著增加,城市化进程较快

B.人口性别比例进一步增大,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C.65岁以上人口比例及城镇人口比例增速较快,老龄化程度较重 D.15~65岁人口比例增速最快,0—14岁人口比例下降幅度较明显 17.广东省大于65岁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四川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广东省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C.广东省老年人口大量迁出 “睡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虽有大量人口入

B.四川省近年来人口出生率显著升高 D.四川气候条件优越,死亡率低

图7

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

白天开车或乘车往市中心上班。读图7,完成18~20题。 18.关于 “睡城”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房价较低

②除房地产外的其它产业较落后,就业机会较少 ③交通便捷 ④购物方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若左图中 ①~⑥ 表示不同等级的商品(数值越大,等级越高), y 轴表示人均购买商品频率(次/年),甲、乙、丙表示三个中心地。则三个中心地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 A.甲、乙、丙

B.乙、丙、甲

C.甲、丙、乙

D.丙、甲、乙

20.若图7左图中y轴表示地价的变化情况,①为研究起点,⑥为研究终点。右图为到达中心城区的交通等时线分布图(单位:小时),仅考虑图中因素,在右图中与左图中丙线的起伏变化最为吻合的研究路径为 A. L1→L2

B.L3→L4 D.L7→L8

图8

C. L5→L6

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

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图8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读图,完成21~22题。 21.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A.逐渐增强

B.先增强后减弱 C.逐渐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22.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 A.城市规模萎缩

B.工业化水平下降 C.逆城市化现象

D.农业人口增加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地理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7rea7jobu8qp2012imx4yj364q3d4011j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