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K12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走进文化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加强社会主义 思想道德建设 题号 1、3 2、4、5、7、14 6、8、9、10、 11、12、13、14 难易度 中 难、中、易、中、难 中、易、中、中、 易、中、中、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河南新乡三模)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由此可见,文艺创作应该( )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②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③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 ④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为此,文艺创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①③正确;②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④材料未体现。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提出,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表明( )
①文化生产要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②文化生产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③文化企业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担当 ④文化产品应奏响主旋律,保持先进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表明文化企业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担当,文化产品应奏响主旋律,保持先进性,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2017·贵州贵阳模拟)面对漫画中的现象,我们应该( )
小初高学习+K12
小初高学习+K12
A.大胆创新,不断推进娱乐文化的发展 B.不断挖掘文化资源,创新内容和表现形式 C.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奏响文化主旋律 D.把传统文化娱乐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解析:C 漫画讽刺了文化发展中一味追求轰动效应、经济效益而对文化过度娱乐化甚至低俗化的现象,这启示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面对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我们必须奏响文化主旋律,要防止为片面追求文化的经济价值而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说法错误。
4.(2017·江西南昌二模)2017年3月在伦敦图书博览会上,英国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与上海出版集团达成协议,对中国36种数学教材进行翻译以供英国学校使用,英国政府希望加强英国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表现。英方表示:“这是以往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为中国学生编写的教科书将被一字一句翻译出来,销售给英国学校使用。”中国数学教材对外输出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现代教育具有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中国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是各国效仿的对象 ③教材的对外输出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的发展要广泛地吸收世界优秀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中国数学教材对外输出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这启示我们文化的发展要广泛地吸收世界优秀文化,③④正确;①说法错误,大众传媒具有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②中“是各国效仿的对象”说法错误。
5.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针对一些媒体中存在的语言文字不规范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上述要求是( ) 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②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确保文化安全的具体举措 ③主动摒弃传媒商业性、不断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表现 ④自觉抵御落后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精神和语言魅力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规范使用汉语文化,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维护文化安全,①②符合题意;③“摒弃传媒商业性”的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中涉及的是语言文字规范的问题,而不是落后文化的问题,因此④不符合题意。
6.(2017·河北定州模拟)在关于“什么是富贵”的讨论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富”就是有钱、有物;“贵”是一种受人尊敬的状态。一个人的生命观高尚,价值观就高尚;价值观高尚,人生观就高尚;人生观高尚,肯定会赢得人们的尊重,这种人走到哪里就把生机带到哪里。从此观点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小初高学习+K12
小初高学习+K12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个人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一个人生命观高尚,促进价值观和人生观高尚,从而受到人们的尊重,这说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③④符合题意;材料观点没有涉及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也没有提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①②不符合题意。
7.某地首创一种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市民持卡可以看电影、看演出、买书,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 )
①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④调动人们文化消费意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中“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可以享受折扣……多项优惠”等关键信息,可知①④正确;②中“全面提高”夸大了文化惠民卡的作用,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文化产品质量的提高,③不选。
8.党的新闻舆论媒体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感情,反映人民的呼声和愿望。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做到党媒姓党要( )
①大力发展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②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先继承后发展 ④媒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做到党媒姓党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文化产品质量,②④符合题意;大力发展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与党媒姓党无关,①不符合题意;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先后,③错误。
9.慈善涉及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捐赠、慈善财产、慈善服务等。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 )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 ③弘扬传统美德需要从小事做起 ④依靠法律才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初高学习+K12
小初高学习+K12
解析:A 材料中的“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德治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所以①②正确;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的说法错误,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需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而不是依靠法律。
10.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它不仅影响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深刻影响国家的治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国家治理的作用体现在( )
①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有利于增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③有利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的作用,故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国家治理的作用;③说法错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11.读图《品质篇》,它启示我们( )
A.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B.要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C.通过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D.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解析:B 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B符合题意;A、C、D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2.(2017·湖北黄石模拟)中华民族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民族,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有学者认为善行有三:一为利他图报,以谋名利;二为利他为乐,自我满足;三为利他无欲,自觉自然。为了更好地弘扬慈善精神,营造人人乐善的社会氛围,我们应该( )
①践行友善价值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唱响社会主旋律,避免思想认识上的差异 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初高学习+K12
小初高学习+K12
解析:B 乐善好施的慈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弘扬慈善精神我们应该践行友善的价值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①④符合题意;人们在思想认识上肯定是会有差异的,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求同存异,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而非科学文化修养,③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2017·河南濮阳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提出,“加强国民礼仪教育”“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在中国传统社会,礼仪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在经济社会中起着“准法律”的作用。目前,文明礼仪缺失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人伦关系、社会秩序、国家形象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礼仪教育,传承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成为我们的迫切需要。
有人说,古代的仪式已经落伍,必须抛弃。然而,现代奥运会的一个重要仪式是在雅典由女祭司采集圣火。在我国,这种仪式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看不到了,但希腊人将它们保留下来,世界各国人民由此了解了爱琴海文明。
有人担心弘扬传统礼仪会导致社会复古。其实即使是古代儒家,也是主张与时俱进的。《礼记》称:“礼,时为大。”与时偕行、随时损益,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特征。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加强国民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8分)
(2)某学校计划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请你就此写两条动员标语。(8分)(要求: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字)
解析:第(1)问可以从教育的功能、文化对人的影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加强国民礼仪教育的必要性;第(2)问是开放性试题,要围绕“文明礼仪教育”这一主旨内容拟定动员标语,合理即可。
答案:(1)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国民礼仪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提高国民文明素养的要求。(6分)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通过国民礼仪教育,促进文明交往,有利于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6分)③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国民礼仪教育,培育文明礼仪,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6分)(如果学生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角度回答,只要表达合理,也可以得分)
(2)①天天讲文明,礼貌伴我行。(4分)②讲文明礼仪,促社会和谐。(4分) 14.(2017·湖南师大附中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初高学习+K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