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自考《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复习备考资料(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代码03657,秦金亮,高等教育出版社)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3:43: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选定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所采用的最基本的研究单元。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分析单元通常有个人、个体内的某一特征或状态、群体、组织、社会文化产品等。(选择题) (2)研究假设的建立

研究假设是以已知的事实和科学知识为基础,能够真正揭示未来事件的出现、未知事实出现的原因以及规律性的假定。(名词解释)研究假设分事实性假设和统计假设。(选择题) (3)概念的界定与操作化

概念的操作化是一种概念描述的规定,它需要被研究的概念特征具体化,其实质是描述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概念。(名词解释) (4)抽样设计

抽样设计分为随机抽样设计和非随机抽样设计。随机抽样设计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即单纯随机抽样设计,机械抽样设计、整群抽样设计和分层抽样设计。非随机抽样设计也称目的性抽样设计,它是指研究者为了达到研究目的,而选择一个并不具有随机条件的样本。非随机性抽样设计主要有全面抽样设计、最大差异抽样设计、极端个案抽样设计、典型个案抽样设计、同质性抽样设计、深度抽样设计、关键个案抽样设计、滚雪球抽样设计、分层目的性抽样设计、方便抽样设计等类型。(选择题) 5、研究假设的特点(简答题) (1)研究假设具有可推测性

(2)研究假设以事实和科学知识为基础

(3)研究假设是人类的认识逐步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 6、研究假设提出的方法(简答题、论述题) (1)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2)类推的方法 (3)移植的方法 (4)经验公式的方法 (5)分类归纳的方法 (6)由因推果的方法

7、形成研究假设的技巧(简答题)

(1)形成假设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但也不能等待事实材料的积累。 (2)假设必须能解释已有的事实,预言未来的事件并能以实验予以检验。

(3)所形成的假设必须充分运用科学原理和新的线索,而不要被错误的传统观念所束缚。

11

(4)审慎地对待不同的假设。 (5)假设的结构应简明清晰。

第五章 如何进行观察研究

1、学前教育观察的类型很多,按照不同分析角度,可以将观察分为不同的类型。 (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可以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也称现场观察,是指在现场的自然情境中不加以控制的观察,观察者一般不做任何努力去操纵变量或控制个体的行为而只是观察与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与行为。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教育研究中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观察,能系统地记录儿童的发展变化,能获得相对比较客观的资料。

实验室中的观察又称控制观察与条件观察,是指在实验室有控制的条件下的观察,需要设置特定的情境,规定刺激的性质,观察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的行为。

这种观察由于在相对严密的控制下进行,能较好地克服由于观察者的主观选择而产生的误差。

(2)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按照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试的活动,可以划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幼儿教师最主要的还是采用参与性观察。

在参与性观察研究中,观察者实际地参与了观察对象正在活动的环境当中。观察者的身份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

参与性观察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有着显著的优点。

首先,参与性观察由于研究者与被试的心理距离被缩短,有利于发现研究问题,研究可以比较深入,可以追究根源。

其次,参与性观察还是行动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必备的方法。

非参与性观察是指观察者不介入观察对象的活动,以局外人或者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的观察。 (3)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

按照观察过程记录方式与结果处理手段不用,可以分为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是事先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所进行的观察,也称为结构性观察或系统性观察。(名词解释)

定性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简要的观察提纲,在观察现场对被试进行最详细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补充与完善的一种观察。(名词解释)

12

常见的定量观察记录方式有四种形式:时间取样记录法、事件取样记录法、项目清单、等级量表。常见的定性观察记录方式有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与仪器记录等。(选择题) 2、观察前的准备(简答题) (1)确定观察的问题

要使观察问题能有效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内容,一方面研究者要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分析,主要确定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另一方面,研究者要按照一定标准将罗列的行为与事件形成一个体系。

(2)制定观察计划与观察提纲

观察研究计划的制订一般应考虑研究问题特征、观察对象活动特点与要求、观察者自身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等方面,力求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保证观察研究计划的切实可行。(选择题)

一份完整的观察计划应该包括观察内容、观察时间、观察对象的选择、观察地点、观察方式与手段、对观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观察者之间的分工以及观察报告撰写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观察提纲在遵循观察目标与观察计划的基本要求下,应包括观察对象、行为表现、时间要素、地点环境、观察方式等。 (3)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研究者应在充分了解各类观察方法特性与用途的基础上,依据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活动的特点、观察者已具备的观察条件等几个因素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4)培训观察者

确定观察者的意见一致与减少观察者效应是培训观察者的重要目的。

观察者效应是指观察者对收集的数据或文字信息的效度或信度有着负面影响的行为。观察者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题)

①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影响。 ②观察者个人偏见。 ③观察者污染。 ④观察者遗漏。 ⑤观察者倾向。 (5)获准进入现场

3、学前教育观察实施是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为保证观察研究的质量,研究者必须从进入观察现场、确定观察研究内容、观察记录等方面做好细致的工作。(选择题) 4、定量记录与定性记录是两种常用的、比较适合中国人思维习惯的观察记录方式。

(1)定性观察记录是以非量化如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内容,包括用书面语言、用录音与摄像

13

设备记录口头语言、行为等。主要分为描述体系、叙事体系、图式记录三类。田野笔记主要是一种利用书面语言进行记录,观察者针对某个较大主题,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尽可能详细地记录被试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的方法。(名词解释)田野笔记是定性观察最基本的记录方式。(选择题)

(2)定量观察记录主要包括时间取样记录法、时间取样记录法、项目清单、等级记录四大类。(选择题)

5、时间取样记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次数的一种观察记录方式。(名词解释)事件取样记录是从被试多种多样的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察,在自然的情境中等待所要观察的行为出现,然后记录这一行为全貌的观察手段。(名词解释)运用事件取样记录应明确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要预先确定目标事件,并对行为事件下科学的操作性定义。 (2)观察研究者需要预先考虑观察记录所需的内容。 (3)每次观察记录应在相同的活动背景中进行。 (4)观察正式开始之前确定观察记录总时间。 (5)观察记录前要确定观察的样本人数。

(6)现场观察记录应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

(7)在对事件取样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时,应考虑量化指标。

6、等级记录中经常运用的等级量表有数字评定量表、描述评定量表、累计评定量表等。(选择题)

第六章 如何进行访谈研究

1、访谈研究是研究者通过与受访者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回答的形式来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其特点是

(1)整个访谈是访谈者与受访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2)访谈研究是访谈者主动与受访者建立积极信赖关系的人际交往过程。 (3)访谈研究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 2、访谈与日常谈话的区别(选择题、论述题) (1)日常谈话的目的性不如访谈那么强。

(2)日常谈话通常以友好的招呼开始,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和身体接触方式表明交谈双方的亲密程度和关系。而访谈虽然也可以以友好的方式开始,但通常不会超过握手的范围,招呼过后即开始预定的访谈内容。

14

(3)日常谈话中,双方经常有意避免重复,以免使对方感到自己心不在焉,或者使对方感到自己表达得不够清楚。但在访谈中可就某一重要问题重笈发问和追问,以便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具体细节。

(4)在日常谈话中,交谈双方可以相互问对方问题,问题的内容多半与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有关。而在访谈中,通常是访谈者向受访者发问,受访者一般需要向访谈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5)在日常交谈中,交谈双方常常向对方表示自己对话题很感兴趣,希望继续交谈下去。而访谈只要求访谈者向对方显示兴趣和热情,受访者一般不需要这样做。

(6)在日常谈话中,为了使对方感到自己所说的话很有意思,双方会经常使用一些表示自己惊喜、敬佩的话语,以衬托出对方话语的重要性。而在访谈中,主要是访谈者经常会做此表示,目的在于鼓励受访者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7)在日常谈话中,双方的言语轮换是平等的,双方往往是有问有答,有来有往。而在访谈中,通常访谈者提问题的时候比较多,而且主要是由访淡者挑起新的话题。

(8)日常交谈允许交谈双方如果在某一时刻都觉得不必说话,可以保持沉默。而在访谈中,通常不会长时间地保持沉默,如果受访者沉默不语,访谈者应想尽一切办法让对方说话。 (9)在日常交谈中,双方在谈话结束时,通常会使用结束语,但结束语通常表达着某种想结束谈话的理由。而在访谈中,结束语通常表达的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或信息差不多够了,访谈者还要表示对受访者的感谢。 3、访谈研究的类型

(1)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

根据研究者是否对访谈过程进行控制和访谈过程是否使用经过严格设计的问卷或提纲,可以将访谈分为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

结构性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是指访谈者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事先规定的访谈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受访者按规定的标准回答提问的正式访谈。(名词解释)结构性访谈的最大好处在于,访谈结果易于统计分析,对不同受访者的回答可进行比较分析。(选择题)

非结构性访谈又称非标准的访谈,它是一种只按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进行的非正式访谈。(名词解释)

(2)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根据访谈是否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可将访谈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3)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根据一次访谈对象的多少,可将访谈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4)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15

自考《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复习备考资料(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代码03657,秦金亮,高等教育出版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7tts0zg9q7px008twlp8xswm2yhdw015kv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