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117、NH3?H2O是电能质。
119、Cl2溶于水的产物HCl、HClO是电解质,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20、温度升高KW增大 , 中性溶液PH不一定为T。 124、应pH>7。 129、a=b>c。
130、KW=1×10-13 Va×0.1=Vb×0.01。 134、应为③①②。
139、CH3COONa溶液中有少量CH3COOH。 143、“题中C(H+)=1×10-4mol/L 溶液”改为“C(H+)=1×10-12mol/L” 151、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半分钟不恢复。 152、读数偏小。 (五)化学平衡
157至158题中除158、161、163、167、168正确,其余错误。 提示:
157、增大浓度可增长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而不是活化分子百分数。
164、不一定,若增大某一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最终该物质浓度增大。若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物浓度均增大。 (六)电化学
169至176题中除170、171、173、174、175正确其余错误。 提示:
169、A为正极,B比A活泼。
176、反例 Mn2O7属酸性氧化物;Al2O3属两性氧化物;NO、CO、NO2属不成盐氧化物。 (七)方程式
177至198题中除181、185、187、191、194、198正确其余错误。 提示: 177、△H >Q1KJ/mol反应热表示热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量的反应物完全转化的热效应。 186、应为:Ba2++2OH-+H++SO42-+NH4+=BaSO4+NH3?H2O+H2O。 II、实验操作或实验事实
(八)无机化合物及化学实验
199至224题中除200、203、205、206、209、210、211、212、221、222正确,其余错误。 225至252题中除225、226、229、231、232、234、237、240、242、245至250、252正确,其余错误。 提示:
199、氯水、银氨溶液、新制的Cn(OH)2浊液必须现用现配。 202、不用澄清石灰水,用石灰乳或含少量水的熟石灰。 204、不应过滤而是加苯(或 )萃取出碘再分液。 205、SO2?+I2+2H2O==2HI+H2SO4 207、SO2通入石蕊试液只变红。 208、HF为中强酸。
215、钠的焰火黄色会掩蔽钾的焰色紫色不一定含K+。 216、Li比煤油轻。
217、这几种化合物只FeS是由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 220、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为SO2、Cl2、O3等。
223、工业上用98.3%浓H2SO4吸收SO3。 224、氧化产物为SO2和Fe2O3
227、常温Fe、Al遇浓H2SO4钝化仍为氧化还原反应。 230、应用“红色石蕊试纸”。
233、浓H2SO4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先变红,后变黑。 236、石英管不属硅盐材料,但属无机非金属材料。 238、C60属分子晶体,石墨属过渡型晶体。 251、NaOH应远过量。
(九)物质分离、检验、测定、安全
253题至298题中除253、256、257、258、261、262、263、267、268、270、271、273、275、276、282、289、292、295、296正确,其余错误。 254、应用浓溴水。
266、应加少量稀H2SO4防止Cu2+水解。 278、应迅速拔掉塞子。 279、仍放回盛白磷的瓶中。 283、酸化KMnO4用稀H2SO4。
293、100ml规格量筒,无法取出5.5ml液体。
高中化学错题集
例题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被氧化的物质是氧化剂
B、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错误解答]选B、D。
[错误原因]对电解质溶液导电实质不理解以及对元素化合态形式存在时的化合价的理解不够全面。
例题2、下列四类反应:①置换反应,②复分解反应,③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④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其中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只有② B、只有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错误解答]选C。
[错误原因]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入。
例题3、X、Y、Z为三种单质。已知:Y能将Z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而Z又能将X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由此可以推断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①单质的氧化性:Y>Z>X; ②单质的还原性:Y>Z>X; ③对应离子的氧化性:X>Z>Y; ④对应离子的还原性:X>Z>Y A、只有①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④ D、①②③④ [错误解答]选B或C
[错误原因]思维不够慎密、全面,只把X、Y、Z当作金属或非金属一种情况考虑。 例题4、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 A、硫酸 B、氯水 C、硝酸锌 D、氯化钙
[错误解答]选B。Cl2有强氧化性,会把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Fe2+氧化为Fe3+。 [错误原因]忽略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而漏选。
例题5、化合物A、B、C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
反应:A+B——X+C,X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元素( )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 [错误解答]选C或D。
[错误原因]对“归中型”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性质的认识不够深入。
例题6、在氧化还原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当生成0.5molCl2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A、5:1 B、3:1 C、1:3 D、1:5
[错误解答]选B。由于反应过程中每个KClO3得到6个电子被还原为Cl—,而每2个HCl失去2个电子被氧化为Cl2。根据电子得失关系守恒关系,可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选择B。
[错误原因]不明确该反应的实质,解题过程中违背同种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变化遵循“只靠近不交叉”的原则。
例题7、在反应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每摩尔CuSO4能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 )
A、1/5 mol B、2/5 mol C、3/5mol D、11/5 mol
[错误解答]选B。从化学方程式可看出,当15mol CuSO4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将生成6mol H3PO4,所以1mol CuSO4 氧化2/5 mol的P并生成2/5 mol H3PO4。
[错误原因]没有注意到H3PO4有一半是P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生成的。 例题8、标准状况下,往100mL 0.2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Cl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50%的Br-被氧化。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 ) A、0.224L B、0.336L C、0.448L D、0.672L [错误解答]由于2Br- + Cl2=Br2 + 2Cl-,根据题意,有50%的Br-被氧化,即有0.02mol被氧化,因此通入的氯气的体积为0.224L。选A。
[错误原因]忽略离子还原性强弱。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氧化性)越强的物质(或微粒)优先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例题9、取17.4 g MnO2固体粉末与一定体积的浓盐酸(含溶质0.4mol)共热制取氯气(假设HCl挥发损失不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MnO2作催化剂 B、盐酸未完全反应
C、参加反应的盐酸有一半被氧化 D、反应产生2.24L氯气(标况)
[错误解答]选C、D。根据该反应中量的关系:MnO2——4HCl可知,该反应中MnO2过量,因此HCl完全反应。又因该反应中只有一半的HCl作还原剂(另一半为起到酸的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盐酸有一半被氧化(0.2mol),得到2.24L的氯气。
[错误原因]静态考虑反应问题,忽略盐酸浓度变化引起还原性变化的事实。
例题10、能说明常温下二氧化硅是很坚硬的固体而二氧化碳是气体的原因是( ) A、硅的非金属性比碳的活泼
B、二氧化硅中硅氧键的类型和二氧化碳中碳氧键不同 C、硅氧键的键能比碳氧键的键能大得多 D、二氧化硅晶体类型和二氧化碳晶体不同.
[错误解答]选B、C。因SiO2和CO2属于同主族元素的两种化合物,对应的晶体类型相同,性质上的差异应该在于硅氧键和二氧化碳中碳氧键间类型和键能的差异。 [错误原因]对两种晶体结构认识模糊以及对物理性质差异原因的认识不清。 例题11、往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将会看到白色沉淀的是( ) A、CaCl2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碳酸钠 D、Na2SiO3溶液
[错误解答]选择D。因为CO2+Na2SiO3+H2O=Na2CO3+H2SiO3↓ [错误原因]忽略了碱金属碳酸氢盐溶解度较小的事实。
例题12、下列说法:①硅化学性质很稳定,因此硅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②硅和二氧化硅晶体都属于原子晶体;③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④二氧化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不与任何酸发生反应。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错误解答]选A。
[错误原因]对硅的存在形式和二氧化硅的一些特性认识不够。
例题13、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
[错误解答]选择C。根据CO2与Ca(OH)2的反应关系: CO2+Ca(OH)2=CaCO3↓+H2O ??(1) CaCO3+CO2+H2O=Ca(HCO3)2 ??(2) 由上述两个反应可知:在Ca(OH)?2一定的情况下,参加反应(1)的CO2和参加反应(2)的CO2的物质的量(体积)为1:1,即产生CaCO3沉淀所需的二氧化碳和使沉淀CaCO3溶解消耗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因此该题的图象为A。 [错误原因]忽视体系中KOH的存在,没有考虑反应顺序问题。
例题14、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HCl、NH3和水蒸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①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②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③浓硫酸(无明显变化),④灼热的氧化铜(变红),⑤无水硫酸铜(变蓝)。则可以判断混合气体中( )
A、一定没有CO2,肯定有H2 B、一定有H2、CO2,和HCl C、一定有CO、CO2和水蒸气 D、可能有CO2、NH3和水蒸气
[错误解答]选择A。由于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无浑浊现象,因此混合气体中没有CO2,故选A。也有学生因为看到混合气体通入如下溶液及看到如下的现象:①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②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于这两种现象的“矛盾”,很多学生无从作答。
[错误原因]审题不认真,没有抓住“依次”这一关键;而且由于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而无从作答。
例题15、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为止。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D)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你的选择是______,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解答](C);CO32—在溶液中水解生成HCO3—和OH—,当往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盐酸中的H+和CO32—水解产生的OH—中和,促进CO32—水解,因此HCO3—浓度逐渐增大,直到CO32—完全水解;当CO32—完全水解时,再往体系中加入HCl,此时发生H++HCO3—=H2O+CO2↑反应,HCO3—浓度又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反应。 [错误原因]对盐类水解的认识不够深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