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后赤壁赋
?对应学生用书P41?
走近作者 苏轼(见《留侯论》) 相关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秋,苏轼游览了黄冈附近的赤壁后,写下了《赤壁赋》,三个月后,苏轼再游赤壁,作《后赤壁赋》。
是岁 十月之望, 步自雪堂, 将 归于临皋。?望:农历每月十五?
??
这年的十月十五日,从雪堂步行,将要回到临皋亭去。?日。于:介词,到。?二 客 从 予, 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 降, 木 叶 尽 脱。 人影
两位客人伴随着我,经过黄泥坂这段斜坡。霜露已经降下了,树木的叶子全部脱落。人影清清楚楚显 在地, 仰 见 明月。?坂:?
??
露在地上,仰头一看,已经升起团圆的明月。?斜坡。?
顾而乐之, 行歌相答。 ?乐:意动用
?
我们看得高兴,于是你唱我和地边走边唱起来。?法,以之为
乐。行歌相答:边?
走边吟诗唱和。??
已而 叹 曰:“有 客 无 酒, 有酒 无一会儿,不觉叹气道:“有了客人却没有酒,即使有酒也没 肴,月 白 风清, 如此 良 夜 何?”?已而:?
??
有菜肴,月色银白微风清和,怎样打发这美好的夜色呢?”?不久。?客 曰:“今者薄暮,举网得 鱼,巨口细鳞,状
似松江之 鲈,顾 安所 得 酒乎?”
客人说:“今天傍晚,撒网捕了些鱼,大嘴细鳞,样子好像松江的四鳃鲈,可是到哪儿搞到酒呢?”
?薄:迫近。举:撒。顾:?但是,可是。安所:哪 ?
里,什么?归 而谋 诸妇。妇 曰:“我有 斗酒,藏之
?
地方。?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藏起来已经
久矣,以待 子不时之 须。” ?不时之须:临时?
??
很久了,预备着您临时有意外的需求。”?的、意外的需要。?
于是携 酒与鱼,复游 于赤壁之下。 江 流 有于是带着酒和鱼,又到赤壁之下游览。江水奔流空谷传
声,断岸 千尺。山 高 月 小,水 落 石 出。?断岸:江岸?
??
声,高岸显得峭拔直立千尺。山显得更高,月亮却觉得更小,水位降低礁石露出。?峭壁陡立。?曾 日月之几何,而 江山
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 衣 而上, 履 巉
才过去了几月几日啊,可是江山的面貌已经不认识了。我就撩起衣服,登上高岸,踏着陡峭的 岩,披 蒙 茸。?乃:就。上:动词,登上。?踞 虎
??
冈陇,拨开着葱茏的草丛。?履:踏。披:拨开。?蹲在像虎豹, 登 虬龙。 攀豹的山石上,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古树。爬上了老鹰
二 客 不能 从焉。?踞:蹲。?
??
宿栖的险峻的巢穴,俯身窥看那水神深藏的水晶宫。上这些地方时,两位客人已不能够陪从。?危:高。? 栖 鹘之危巢,俯 冯夷 之 幽宫。盖划然长啸,草木
震动。 山 鸣 谷 应,风 起 水 涌。予亦
一声长啸,草木簌簌震动。四山齐鸣而深谷回应,风忽然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 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 乎其 不可久留也。?划然:形容长
?觉暗自伤悲,悚然惊恐,浑身寒森森地不可久留。?啸声。划,象
声词。悄然:忧伤的样子。?反而登 舟, 放乎 中 流,听其 所 止而 休焉。凛乎:恐惧的样子。??回身登上船头,任其在江心漂流,让船儿愿在哪里停就在哪里停泊。
?反:同“返”。听:? 时夜 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 鹤,横 江 东 来,翅
?听凭,听任。???这时夜已将半,四顾寂寥,恰巧一只孤零零的白鹤,横穿江面从东面飞来,翅膀
如车轮,玄 裳 缟衣, 戛 然长鸣,掠 予 舟
而西 也。
大如车轮,好似穿着白衣黑裙,“戛戛”地长叫着,掠过我的船头朝西飞奔。
?适:恰巧。 东:作状语,从东边。玄:黑。裳:下裙。戛然:??象声词。缟:白色的丝织品。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飞。? ??
须臾客 去,予亦就 睡。 梦 一道士,不一会儿客人告辞而去,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
羽 衣 翩 跹, 过临皋 之下, 揖予 而言曰:“赤壁 之游乐乎?”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
?须臾:一会儿,时间短。?羽衣:道袍,名词用作 ?
动词。翩跹:轻快飘动的? 问其 姓名,俯而不 答。“呜呼样子。揖:拱手施礼。??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
噫嘻!我知之 矣, 畴昔之夜, 飞 鸣而过我者,非 子也耶?”?畴昔之夜:昨夜。?
??
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非:表否定判断。?道士顾 笑, 予亦 惊悟。?悟:同“窹”。?开户视之, 不见其 处。
??睡醒。??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文意感知
全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那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旷达开朗的胸怀。
思维导图
起雅兴而游―→乐历幽景而恐―→悲
一、通假字 1.反而登舟 .
适孤鹤而梦?
?―→悟
梦道士而惊?
?对应学生用书P42?
同“反”,译为“返回” 同“窹”,译为“睡醒” 同“需”,译为“需要”
2.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3.以待子不时之须 .二、古今异义 1.曾日月之几何 ..
古义:没过去多久 今义:几何学 2.以待子不时之须 ..古义:随时 3.予亦悄然而悲 ..古义:忧伤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今义:悄悄地
今义:常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