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怎样正确使用《心理震慑》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5 3:02: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怎样准确使用《心理震慑》

记得读中学时,一次上课铃响后,老师已走进教室,可两名同学还在大吵大闹,只见常不发脾气的刘老师气得满脸通红,大声喊到:“你们想干什么!都给我住嘴、住手。”宏亮的声音使我们都为之心跳,两同学随之停止打闹。刘老师稳定了一下情绪后开始讲课。

思想品德教育是改造人的思想、净化人的心灵的工作,教育者要和风细雨,循循善诱。但是,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对一些特殊事件,必须猛击一掌,使当事者猛然醒悟。上述刘老师一声高喊,就是对胡闹的学生施增强大的心理刺激,从而产生一种心理震慑作用,迫使其头脑冷静下来思考问题、理解问题。 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当对方执迷不悟、一意孤行、胡搅蛮缠、大吵大闹的时候,准确地采取某种强硬措施,适当地发挥心理震慑的作用,就会为顺利地实行品德教育开辟道路,能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在实施心理震慑时,一定要把握分寸,决不能滥用,更不能把它视为灵丹妙药,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使用心理震慑决不是扣大帽子,上纲上线,而是要建立在说理的基础上,以理服人,才能让人真服。但必须要给被教育者一定的强刺激,使其头脑猛醒。 二、使用心理震慑,即要考虑眼前起到的作用,更要考虑以后造成的后果。作为教育工作者,决不能用吓、打、压的办法解决眼前的一些问题。

三、使用心理震慑应同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水准相适合,不能一味地滥用心理震慑的手段,要严禁借一般事情侮辱学生的人格或采用体罚手段,这样只会起相反的作用。

四、心理震慑必须有集体舆论的支持。有时明明学生错了,还坚持不认错,有些学生也认为他做得对,这时心理震慑的效果就不大。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先做绝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使犯错误的学生心理上感到孤立,然后实行心理震慑才能见效。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心理震慑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当犯错的学生冷静下来,教师的谈心、沟通工作一定要跟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品德教育的作用。

搜索更多关于: 怎样正确使用《心理震慑》 的文档
怎样正确使用《心理震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7z3o2sb1834ka295j7z7yqpo85slb00d3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