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赐饯而别 :昔日把晤,盛意频叨,临赋骊歌,复承赐宴,离人未散,早已心镌。
节令叙别 :自春别及夏。东风握别,倏届朱明。 忆风雨别离,正绿野人耕之候,乃光阴迅转,目下已是碧荷藕熟之时。
自春别至秋:知已阔别,春复徂秋。 赋别离于昔日,杨柳依依,数景物于今晨,蒹葭采采。
自春别至冬: 春初话别,倏忽岁寒。 鸟弄春园,折杨柳而握别,驿驰冬岭,抚梅萼以增怀。
自夏别至秋 :麦天一别,容易秋风。 昔听蝉鸣青槐,方摅别意, 今睹鸿飞紫塞,顿起离思。
自夏别至冬 :不通闻问,经夏涉冬。 炎日当空,方赋离情于凉 馆,寒风吹沼,忽牵别恨于灞桥。
自秋别至冬: 自经判袂,秋去冬来。 玉露初凝,迩日别离不舍,雪梅将绽,今宵感概偏多。
地点叙别 :自京中分别 ,忆京华把袂,饫聆麈谈,明月清风,至今在目。
自省会分别 :忆于某省会聚首,快我私衷,自赋河梁,又经久别。
自县城分别 :相聚邑中,时亲教益,自经握别,离索殊增。
自乡中分别:奔走四方,久离乡井,从此远隔,顿觉阔疏。
自他乡分别 :忆自某乡把晤,同馨情怀,分别以来,徒深饥渴。
自旅馆中分别 :昔日旅邸聚谈,叠荷殷殷关注,嗣认睽违两地,顿觉岁序推移。
自火车上分别:忆昔日邂逅相遇于车上,接领教言,别后却山河远隔不觉数年。
自船上分别: 自同舟某地,借挹兰芳,别后相违,寒暄数易。
自近处分别:不亲淑度,倏忽迩时,咫尺相违,如遥百里。
自远处分别 :关河修阻,跋涉维艰,忆隔光仪,递更节序。 三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
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恕不详叙,望早
日面谈”等等。
结尾应酬语的写作原则与开头应酬语同,须从正文内容引出,要简捷自然,不落俗套。一般来讲,从书信中心内容自然引出的结尾应酬语就比较活泼和谐。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我国传统的信函书札中结尾应酬语和结尾敬语很多,并且人们还在根据书信内容的需要不断创新。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敬候回谕。
结语分类总结。
请对方回信: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传统结尾应酬用语
应用对象
应用环境
常 用 语
长辈亲友
临书:谨肃寸禀,不尽下怀。肃此奉陈,不尽欲言。
请教 :乞赐 指示,俾便遵循。幸赐 清诲,不胜铭感。
请收 :伏祈 莞存。 伏望 哂纳。
候复 :乞赐 钧复。 恳赐 钧复。
申悃 :肃此、敬此、肃此奉禀、肃此敬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