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画
1.( C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八大
2.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国内外情况的变化,党和政府审时度势,为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提出( B )方针。 A.解放台湾,统一祖国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收复香港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3. 2007年10月,党的( B )报告第一次将”两岸签署和平协议”写进党的文献,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4. 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CD )。
A.坚持对内改革 B.坚持对外开放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坚持共同富裕 5.1992年,代表海峡两岸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的“九二共识”的是( AC )。
A.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 B.大陆的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 C.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 D.台湾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助) 二画
1.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要包括( ABCD )。 A.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 B.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C.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 D.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三画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B )。
A.毛泽东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科学发展观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A ) 。
A.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B.判断姓“社”“资”的标准C.实用主义的标准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AD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四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 C )。
A. 社会主义 B. 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 C )。
A.三位一体 B. 四位一体 C. 五位一体 3.中国共产竞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 C )。
A.思想领导 B.组织领导 C.政治领导
4.日本是通过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 B ),割占我国台湾的。 A.《北京条约》(1860年) B.《马关条约》(1895年) C.《二十一》(1915年)
5.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C )。
A.1997年12月01日和1999年07月20日 B.1997年02月01日和1999年07月12日
C.1997年07月0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 BCD )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 ABC )三个基本方面构成的。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8.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 ABC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五画
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C )。
A.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B.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C.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2.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 ( B )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A.先进文化 B.民族文化 C.经济发展 3.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B )。
A.基础建设 B.保障和改善民生 C.生产效率
4.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反映人类进步与( B )存在和谐程度的状态。 A.社会 B.自然 C.人类
5.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解决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和挑战,需要( B )的共同努力。
A.发达国家 B.全世界 C.发展中国家 6.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B)
A.基础建设 B. 保障和改善民生 C. 生产效率
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 BCD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8.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贯彻( ABCD )的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A.为人民服务 B.为社会主义服务 C.百花齐放 D.百家争鸣 9.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筑大军。这是因为:( AB )。
A.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力量,自身具备这种领导能力.其领导能力是经过了无数次实践的检验的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全中国人民根据长期的历史经验而作出的自觉选择,是庄严地写进了我国宪法的
C.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是执政党,有长期的执政经验
D.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选择的领导者 六画
1.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 B )
A.创造 B.创新 C.创立
2.当今时代,( A ) 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文化 B.文明 C.经济 3.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 C )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A.人工造林 B.科学技术 C.自然力 4.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 A )党的领导。 A.改善 B.服从 C.统一 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 ABC )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A.互利共赢 B.多元平衡 C.安全高效 D.对内改革 6.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和国家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的四字尊重是( ABCD )。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七画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C )。
A.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 C )。
A.对外开放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时间是( C )。
A.2010年 B.2020年 C.2l世纪中叶 4.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能利用( B )两种手段的长处,既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A.市场和法制 B.计划和市场 C.计划和法制 6.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 B )。
A.按需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贫富分配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 )。
A.人民当家作主 B.政治文明 C.社会和谐 8.我国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 A )。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B.以工人阶级为核心的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9.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即( ABC )。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比较富裕 D.到2l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十分富裕 10.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包括( ABC )。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把实现社会稳定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1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 ( ABC )。
A.突破完全排除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B.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C.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突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的认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
1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 ABC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杜会主义荣辱观
1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ABCD )。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5.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指( ABCD )。
A.学有所教 B.劳有所得 C.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D.住有所居 八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
A. 以人为本 B. 前面协调可持续 C. 发展
2. 经过延安整风,党内普遍认识到( C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甚至把它看作的党的思想路线的代名词。
A. 解放思想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3.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 C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 B )。
A.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资本主义道路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 C )明确提出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