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宜兴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4 5:37: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初步测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90.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71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629.44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509.08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4.3:52.9:42.8,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10406元,比上年增长9.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95295元,比上年增长9.3%,按年末汇率折算达15630美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新兴产业稳步发展。全市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20.58亿元,增长14.1%。其中:物联网产业33.67亿元;新能源产业178.08亿元,增长36.2%;新材料产业388.55亿元,增长6.7%;高端装备制造与工业设计产业48.07亿元,增长4.7%;节能环保产业204.98亿元,增长11.3%;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85.02亿元,增长7.8%;微电子产业4.21亿元,增长6.7%;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78.00亿元,增长27.2%。

就业和再就业扎实推进。新增就业岗位3.4万个,帮扶2300多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3%,农村调查失业率为2.55%。启用新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供需对接、免费技能培训等工作反响良好。

民营经济持续壮大。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达7.24万户,增长8.1%。其中:私营企业2.46万户,个体工商户4.47万户,分别增长8.8%和3.7%。民营经济从业人员57.12万人,比上年增加7.45万人,增长15.0%;注册资金1430.53亿元,比上年增加153.38亿元,增长12.0%。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883.18亿元,可比价增长10.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74.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上交税金90.90亿元,增长5.1%,占全市总量的65.4%。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2,其中食品价格指数为103.2。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3.6,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0.6。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居民消费价格 其中:食品 烟酒及用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 居住

二、农业

2.2 3.2 -1.8 3.5 0.1 4.9 -0.2 0.5 3.0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58亿元,增长8.0%。其中:农业45.38亿元,增长13.0%;林业5.22亿元,增长3.2%;畜牧业8.41亿元,下降6.1%;渔业17.86亿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6.71亿元,增长7.9%。

主要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9.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33万亩,下降1.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6.79万亩,下降6.1%。全年粮食总产量48.00万吨,下降1.5%。其中,秋粮产量29.79万吨,下降2.2%。油料总产量6319吨,增长0.7%。水果产量24135吨,下降3.2%;干果产量1842吨,下降14.0%。猪肉产量26865吨,下降4.3%;禽肉产量10230吨,下降9.9%;生猪存栏数22.00万头,增长1.0%。

高效农业蓬勃发展。全市高效设施农业总规模达15万亩,“三品”生产基地面积超过74.5万亩。生物农业产值蝉联无锡市第一。苏宁现代农业产业园即将破土动工。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落户宜兴。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良好,新登记家庭农场6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居全省县级市首位。“宜兴大闸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新农村建设进展良好。启动太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圆满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两年行动计划”,整治村庄1444个,60个村达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标准。继续推进幸福镇村、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重点提升西渚镇白塔村等一批精品村落。新创成国家卫生镇3个,无锡市幸福村覆盖面达52%。新建42公里景观绿道,完成绿化造林1.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8.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510.33亿元,增长8.0%。全市89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896.51亿元,增长7.5%;完成销售收入2788.26亿元,利税总额171.09亿元;实现增加值536.70亿元,增长10.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主导产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专业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538.61亿元,增长10.5%。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49家,其中,超10亿元的52家,超100亿的4家。

园区经济持续壮大。宜兴经济开发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共有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个,镇级集中区13个。镇级工业集中区内企业数达3516家,其中当年新增268家;在建项目337个,当年度完成投资198.56亿元。镇级工业集中区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86.59亿元、利税118.56亿元、利润75.54亿元。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完成227.28亿元,增长12.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98.85亿元,安装工程产值26.36亿元。2013年建设工程项目中,承、参建国家鲁班奖3项,参建国家优质工程银奖2项,获全国优质安装工程奖2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5.34亿元,增长21.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81亿元,增长207.8%;第二产业投资322.30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投资231.23亿元,增长24.7%。民营经济完成投资444.92亿元,增长22.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0.1%;其中,私个投资完成298.48亿元,增长35.3%。全市在建工业项目534个,其中超千万元/百万美元内外资项目458个。市定重点项目共67个,计划总投资196.84亿元。截止12月底市定重点项目已开工58只,开工率86.57%;已竣工或基本竣工12只,竣工率17.91%。

城乡建设品质提升。东氿新城建设进入加速提质期,市文化中心土建及钢结构全部完工,汇龙商务中心主体封顶。梅林大桥建成通车,巷头路东延、学府北路等道路竣工。创意产业中心获宜兴建筑首个“鲁班奖”。高铁新城开始布局,站前广场、站前大道同步启用。老城面貌持续改善,人民路全线改造成现代景观路,龙潭路立面整治、三里桥重建进展顺利,宜城、丁蜀11个老小区完成改造任务。全年实施政府投资工程89只,完成投资体量62亿元。兴杨路、宜漕公路整体改造顺利完成,范蠡大道、滆湖东路、阳灵隧道等工程有序推进,新增标准化镇村道路150公里。

房地产业稳中趋缓。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9.97亿元,增长20.9%;其中住宅开发投资93.51亿元,增长23.8%。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92.24万平方米,增长27.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14.21万平方米,增长35.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0.23万平方米,增长3.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5.68万平方米,增长8.8%。商品房销售额101.04亿元,下降19.5%;其中住宅销售额84.77亿元,下降13.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1097.34亿元,增长11.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28亿元,增长12.8%。分地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8.53亿元,增长13.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7.75亿元,增长11.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95.97亿元,增长13.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0.31亿元,增长4.3%。城市商圈更趋繁荣。万达广场、麦德龙超市相继开业;凯宾斯基、艾美等高星级酒店正式营业;远东买卖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健康发展;“方圆”紫砂等4个品牌入选首批“无锡老字号”。

市场贸易稳定发展。年末全市有贸易市场74个,商品市场成交额399.73亿元,增长12.5%。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202.46亿元,增长25.5%;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197.27亿元,增长1.7%。镇村、社区商业业态升级,开设平价商店24家,改造农贸市场15个。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58.08亿美元,增长17.1%。其中,出

搜索更多关于: 2013宜兴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 的文档
2013宜兴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8jvl2nluu17c193746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