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练习题 一、注音: 篁( ) 冽( ) 坻( ) 嵁( ) 参差( ) 佁然( ) 俶尔( )斗折( )差互( )悄怆( ) 翕( ) 邃( ) 寥(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⑵隔篁竹 ...⑶如鸣佩环 ⑷ 四面竹树环合 ...⑸水尤清洌 ⑹为坻 ....⑺蒙络摇缀 蒙: 络: 摇: 缀: ....⑻ 皆若空游无所依 ⑼潭中鱼可百许头 ...⑽日光下澈 ⑾佁然不动 ...⑿俶尔远逝 ⒀其岸势犬牙差互 ......⒁潭西南而望 ..⒂斗折蛇行 ..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⒅隶而从者 .三、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本文是其中的第 篇。 2、《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四、划分节奏: 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 灭 可 见。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坐 潭 上,四 面 竹 树 环 合,寂 寥 无 人, 凄 神 寒 骨,悄 怆 幽 邃。
以 其 境 过 清,不 可 久 居,乃 记 之 而 去。 五、翻译句子: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1
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6、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六:理解课文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
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侧面描写:写鱼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6、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7、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 8、小石潭的主要特征:
《小石潭记》练习题答案
三、填空:
2
1、《小石潭记》选自_《全唐文》,作者_柳宗元_,字__子厚__,唐代__河东 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 四 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全石以为底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抒情、议论,是属于 散文 的范畴。 四、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 灭 可 见。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坐 潭 上,四 面/ 竹 树 环 合,寂 寥 无 人, 凄 神 /寒 骨,悄 怆/ 幽 邃。
以 /其 境 过 清,不 可 久 居,乃/ 记 之 而 去。 六:理解课文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游览的先后顺序。 特点: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俶尔远逝 ”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鱼_,实为写__水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侧面描写:写鱼的目的,__侧面衬托水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
4、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
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 凄清
8、小石潭的主要特征: 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