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Photoshop 初探——基本操作》教学设计方案
大连市西岗中学 刘书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三课Photoshop初探——基本操作,本课是Photoshop的开篇之作,是学生初次结识Photoshop,所以在这一课中首先要调动并激发学生学习Photoshop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绪储备。其次本课中涉及大量常规操作,如文件的新建、保存操作,贯穿整个Photoshop6.0的学习,它既是Photoshop6.0知识体系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课教学对于学生学习Photoshop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 学习任务:了解Photoshop界面组成,利用油漆桶工具完成填充画。 ? 所需课时:1课时。 ?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Photoshop6.0的启动、新文件创建、保存与退出操作。 2、 了解Photoshop6.0的界面组成。
3、 掌握前景色、背景色的取色方法及拾色器的使用,使用油漆桶工具,完成色彩的填
充。
过程与方法:
1、 向学生渗透一幅好作品的衡量标准:要有创意,更要有思想。
2、 学生通过作品点评,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从他人的
作品中吸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本节课学习后,激发学生学习Photoshop6.0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热情,能够用培养学生用平面设计知识为生活增添
乐趣。
3、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以及争强学生之间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文件的新建。
2、 文件的保存(保存为不同格式类型文件) 难点:
1、 认识常用工具及其属性设置。
2、 文件保存中文件类型选择。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与发言都很积极,互助精神和竞争意识强烈,学习兴趣易被调动,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对比法。所以讲授本课时,把他们分成小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过了Word、Excel、和Powerpoint,所以Photoshop的启动、关闭、界面的掌握的学习采用联想对比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文件的保存以及格式选择会有些问题,教师可以提示不同保存格式导致保存的图片属性有些不同,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保存不同格式加以区别,完成教师的提出的任务,填表格。对于工具箱中工具的使用情况,可以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对工具及工具栏的掌握,通过填充画的情况来检测学生对工具使用的掌握情况。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课件、教学用的成果图、机房(装好Photoshop6.0)。 学生: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教科书。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鉴于上述学情,易采取分组、讨论、任务驱动和竞赛、协作学习等形式。任务驱动中的任务是师生活动的核心,是教学各环节的连接。通过竞赛和协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团结。
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1、 课上积极参与思维、协作、讨论。(主动参与策略)
2、 利用所学信息知识回忆整理信息,变成自己信息技术知识。(信息加工策略) 3、 利用整理后的知识解决任务驱动中的任务。(问题解决策略) 4、 在小组活动中互帮互助,更快解决问题。(参与策略、协作策略)
5、 在小组之间的竞争中,不断吸收别人的好方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竞争策略)
教学过程
时间 分配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让大家下来观看一组有趣的图片,观看后,同学们要说出它们的特点(利用课件展示Photoshop处理过的几张图片),带领同学分析图片的生成,提问同学可以用什么软件处理图片,除了学生说的一些软件,引出本学期学习的软件Photoshop6.0。 在观看图片时,学生调动学生学3’ 惊叹并好奇:“老师习的兴趣。 图片是怎么弄的?”引发求知欲。 “好漂亮。”兴趣被调动起来。但不知图片是如何生成的。猜测可能是ACDSEE、豪杰、画图软件生成的。 了解背景 技术与人文结合 2’ 二、 新授 介绍背景,讲授Adobe Photoshop1.Photoshop 最初是由Mchigan大学的研究生的出身。 Thomas创建的,后经Knoil兄弟以及Adobe公式程序员的共同努力,使得Adobe Photoshop一举成为图像设计处理软件领域中的佼佼者。它的版本从3.0 开始到现在退出7.0版本甚至更高版本,每次版本都增添了新的功能,从而使得它的性能获得进一步增强,在图像处理软件中立于不败之地。 2.启动。 1、教师示范讲授启动过程; 2、与学生一同回顾并对比Photoshop与Word和Excel等启动过程与界面组成方面的异同; 3、提问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相同和不同之处:Photoshop6.0中多了属性栏、工具箱和控制面板。熟悉界面。 对比、联想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掌握Photoshop界面的启动与组成。并形成迁移。 5’ 3.新建文件 1、提问Word和Excel的文件窗口是否用新建? 3、 2、示范新建文件窗口,讲解新建对话框中各参数含义:文件名、宽度、高度、分辨率、色彩模式; 4、 3、介绍像素概念。举例分析什么是像素; 4、通过填写不同数值理解分辨率与文件大小的关系; 5、介绍RGB、CMYK、HSB、Lab和灰度模式。及RGB代表的含意; 6、完成书上23页练一练。 学生观察、分析、听讲并思考相应问题,内化并建构新知。 按照要求新建图像文件,并打开填充图.doc。 联想对比介绍,有利于学生掌握新建。 理解像素、分辨率。 了解模式 动手实践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体现信息技术的特点。 掌握工具箱中工具,尤其是油漆桶工具的使用法和属性栏。 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彼此之间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整体得到提高,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1’ 2’ 1’ 1’ 2’ 4.工具箱和属性栏的介绍 1、让学生试用工具箱中的工具都有哪些作用? 2、教师以油漆桶工具使用为例示范一些工具的使用。 3、教师示范油漆桶工具及属性栏中辅助设置的使用。 3、 示范前景色和背景色设置,颜色的调制,渐变工具的使用。 5、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把素材资料里的填充图图片复制,然后粘贴到新建的图像文件窗口。 提示注意:在Photoshop中,图片的粘贴和我们学过的Word和Excel软件中的粘贴不同,Photoshop的拷贝、粘贴都在编辑菜单栏下,而不能用于右键。教师演示过程。让学生完成填充画。 6、教师巡视学生完成的作品情况,并发现总结问题:1、新建文件时,单位的设置。2、找不到油漆桶工具。3、新建图像文件时,选择灰度模式,只有白灰两色。4、新建的图像文件时的背景色选择黑色,看不到画面。 并向学生询问解决办法,教师适当补充。 学生动手探究工具作用。 听讲、观察并体会 同学到教师机可以给大家演示。 把填充画粘到文件窗口,并利用油漆桶工具完成填充画。 小组之间竞争,组内完成的同学可以帮助没有完成的同学。 解决教师总结提出的问题。吸取经验。 2’ 3’ 7’ 4’ 5.展示作品 展示学生的作品。点评作品。让同学互相评论。引出如果想保留作品以后欣赏怎么办? 欣赏同学作品。并评价。保存。 给与优胜者3’ 鼓励和奖励。总结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同样问题。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寻找答案,在解决任务的活动中学习,通过实践讨论学习掌握了文件类型对文件的影响,而且在学习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出下一课教学任务。 5’ 6.保存 1、 提示Photoshop、Word和Excel在保存文件操作相似。 2、 观察文件的属性:1、能否重新粘回到Word中?2、图片能否重新粘回到PowerPoint中?3、不同类型的保存文件大小如何? 3、课件展示比较的结果。Photoshop处理后的图片保存时我们通常有三种格式及适用情况。 完成保存,并且保存为不同类型,总结老师提出的问题。完成表格。 7.退出 三、总结本课知识点 提示退出的方法与Word和Excel相同。 学生自行完成。 1’ 3’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启动,新 建、保存文件,退出Photoshop6.0,以及对工具箱中的工具简单认识一下,下节课我们会进一步学习。完成更漂亮的图片。 教学反思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利用PowerPoint展示Photoshop处理后的几张照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学习法、课题解决学习法、协作学习法等。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体会。首先任务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任务的大小要适当。2、设计任务要符合学生特点。 3、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必须善于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但对课堂调控制不是很理想,学生操作时间还不够充分。有待今后加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