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基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1 7:57: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业教育的发展将会有什么影响?下面我们更精确地用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高中毕业人数的变化来进行进一步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教育与科技部分”及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年龄数据,简单推算出了我国未来十几年间高中毕业人数变化趋势(如下表2)。 1.推算方法 (1)按照人口年龄逐年递增规律确定高中入学适龄人口数(15岁人口数)。应用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数据对各年龄人口进行逐年增岁推算,不考虑死亡率,如2010年14岁的人口到2011年即增长为15岁人口。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无论孩子学习成绩如何,都希望孩子能接受高层次教育,所以近几年15岁人口高中入学率逐渐提高。根据2005至2011年统计数据对高中招生人数在15岁人口中的比重进行计算,得出到2011年达到49.6%,而且随着适龄人口数的减少,大部分高中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降低了学生进入高中的门槛。这样如果这种形势仍然存在,在未来几年我们就按照50%的高中入学率,可以粗略估计出未来几年的高中招生人数。

(3)最后根据2005至2011年统计数据计算出近几年高中学生辍学率基本稳定在5%(假设忽略高中三年期间从国外转入或办理出国学习的高中生人数,用当年的高中毕业人数与三年前入学的高中招生人数进行比,用1减去结果即得出辍学率),用

当年的高中招生人数减去三年总辍学的学生,便可估算出三年后高中毕业人数。这些学生便是高等教育的直接生源。 2.结果分析

按照上面的计算过程,推算出2013~2024未来12年我国的高中毕业人数,其变化趋势如表2所示(2005~2024年高中毕业人数),基本在650 ~836万人之间呈波动式下降趋势。从表2中可看出,2008年是我国高中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达到836万人,然后小幅度下降又上升,到2014年会有所回升,估计达到808万人,之后一直到2022年逐年快速下降,到2022年下降到649.91万人,从2023年才开始出现上升,达到708万人。由此结果势必会导致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具体表现在:

(1)高等教育的生源逐渐减少,对于近几年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规模而言,无疑会出现“供不应求”。据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高中毕业生787.7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人数为681.5万人,高校录取率高达86%,如果按照这样的录取率和高校招生规模,在2014年前高等教育市场比较稳定,但到2015年开始,达到录取线的高中毕业生人数就会减少到639.6万人,少于681.5万人的招生计划41.9万人。这样高等教育市场就变成了“买方市场”,高中毕业生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可以较大空间地选择高等学校,所有高等学校将如同企业一样面临“优胜劣汰”,那些缺乏吸引力的高等学校将会面临缩招乃至招不上学生的尴尬局面,直至被市场“淘汰”。

(2)高等教育内部各类教育竞争激烈,高等职业教育处于劣势。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对大部分人而言“上大学”指的是“上普通本科”,而对于“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的认识度还不够,再加上国家在各项政策支持上还是偏重于普通本科,这就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市场上优势小于劣势,很大部分高职院校成为缺乏吸引力的高等学校,往往被高中毕业生放到填报志愿的最后层次。这样在保证了普通本科学校的招生计划之后,才考虑高职教育学校的招生,如果填报高职教育的学生放弃就学,高职学校的招生计划就难以保证。

(3)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遇到空前的压力。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选择高职教育的学生基本均是高考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如2012年大部分省市专科提档线在200分左右,这就说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差,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将是很大挑战,如果采取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不合理,经过三年培养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升可能是零,就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周而复始选择高职教育的学生就会越少;而如果采取先进的教育模式及方法,将需要投入大量经费,需要得到政府、企业大力的支持,政府与企业一旦支持力度减弱,高职学校自己必然会面临“瓶颈”,难以发展,而目前面临这一“瓶颈”的高职学校越来越多,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逐步进入“没学生——没经费——没吸引力——没学生……”的怪圈。因此,在我国高职教育今后的发展将不容乐观。

四、启示

由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致使高职教育在今后的发展困难重重,那么对于社会,难道我们就任其艰难发展、自生自灭;对于高职院校自身,难道就忍气吞声、静观其变?

当然不应该。在前面我们就提到了,尽管受传统观念影响,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不及普通本科教育,但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职业教育对于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高职教育在近十几年里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我们一定不能忽视,对此很多学者提出了很多建议,如作为社会需要:严格就业准入制度,以此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改革人事制度,并形成与技能等级相对应的薪酬制度,从根本上重视技术人才;在适当的时候,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逐步实现普职融通,并在“ 专升本”、“ 中高职衔接”方面实现更为有效的突破,改变职业教育“ 低层次”和“ 断头教育”的困局,让学生在就业之外,也能选择升学;积极引导媒体参与,营造有利于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舆论氛围。作为高职院校本身,从自身出发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探索自己的特色,提升社会吸引力,同时加大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双赢”为目标,在企业的支持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力争为社会培养出有价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样我们坚信,我国的高职教育将历经艰险,

稳定走上不断发展的道路。

基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8vry3nbq11cf865breu5a66i6tmb7010sl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