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触摸心灵-悦纳自我(学生自我意识心理辅导讲座)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19:44: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较知心的朋友;缺点:不能以足够的热情和宽容同更多的人靠得很近。

写完上面一段后突然觉得我的有些优点尚未被发掘出来,却又已被我意识到,而那些缺点已不再那么令我难以接受,甚至我已不再愿意紧盯着它们。我为什么不能有缺点呢?它们为什么就不能存在呢?且其中很多都是可以改正的。如:耐力韧劲可以培养得出,健美的身材可以锻炼得出,渊博的知识可以慢慢积累,能力可以在实践中提高,人际关系可随着我性格魅力、工作能力等的改善而变得良好起来。再说有些缺点未必就会成为我前进道路的绊脚石,对之完全可以不理不睬,更重要的、更可贵的是拥有那么多优点,比如“上进”、“爱好写作”、“乐观”、“豁达”等就已足以成为我人生财富的源泉了。

我就是我,我就是这样。我就这样带着自己的特征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与自身的不足共存

说起《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优雅曼妙的舞姿、美妙绝伦的造型,让观众的感官和心灵同时受到了一次洗礼和震撼。很难想象,21个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聋哑人,竟将舞蹈《千手观音》演绎得那样的天衣无缝。让我们这些四肢健全者汗颜无地、感动不已。她们脆弱的、有缺陷的肢体,舞动出的却是坚强的、完美的精神内蕴。

人人都不喜欢缺陷,喜欢完美。都认为仅仅完美就是灿烂的,辉煌的。此言非也,看看我们身边的很多例子,不难发现:缺陷,也能与完美一起走出灿烂。有一位断臂的人,他拜师学习跆拳道,师傅只教了他一个招式。然而断臂的他却在跆拳道比赛上取得了胜利。相信大家都会疑惑,一个断臂而又之学了一招的残疾人,竟能在跆拳比赛上取胜?他的师父告诉了那位年轻人,我教你的这一招别人要破解,对手就必须擒住你的左臂……答案不言而喻,师父并没有因为他的缺陷而拒绝收他为徒,而是根据他的不足,为他创造了适合他的方法,给了他一个完美的结局。所以,我们不要排斥自身的不足,接纳了自身的不足,利用它,它能与完美比肩同跑创出辉煌。

人们之所以不喜欢缺陷,是因为缺陷是阻碍人们走向完美的绊脚石。

是的,这也无可否认,谁不希望完美无瑕?但尽管如此,当缺陷是铁般的事实时?追求完美的人类就此放弃了吗?没有,他们让缺陷与完美比肩,下一个闪光点就共同属于这两个看似水火不容的天敌上。

“飞人”刘翔大家也不陌生,他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创造了中国人在短道项目上的奇迹和神话。刘翔的薄弱环节在起跑,起跑反应比较慢,而且发挥不稳定,他的优势在于跨栏技巧和对节奏的把握。他的跨栏步幅大而又相当流畅,在攻栏时很少碰倒栏架。看看,翔飞人也并非完美,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世界一流的跨栏选手。

郭晶晶跟吴敏霞,中国女子跳水队的两员大将,都曾经付出巨大的代价,战胜自身身材缺陷。吴敏霞的胯部练久了收不回来,郭晶晶要让140公斤重的父亲坐在自己膝盖上,矫正腿形。但最后成就王者的,却是与缺陷共存。

郭晶晶的视网膜有脱落危险,视力只有常人五分之一,因为看不清跳板,她无法根据现场去思维,去判断,全凭感觉。可这并不影响她成为一名跳水女皇。

老虎伍兹(Tiger Woods)虽然纵横高尔夫球场,但是他在沙地上的表现并不佳。如果他在典型的企业裡工作,他的上司可能会点出这个弱点,并且要求他在这方面大大改善。然而,伍滋和他的教练却采取了全然相反的策略。

在练习时,他们只花一些时间在改进这项弱点上,好让他沙地成绩提升到一般水准,不会拉低太多分数,其他所有的练习时间全投入在伍兹的拿手好戏上,让他的优点更显优势。

美国著名的调查研究机构盖洛普公司出了一本畅销书《现在,发掘你的优势》。盖洛普的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希望把缺点变为优点”,但他们却碰到了更多的困难和痛苦;而少数最快乐、最成功的人的秘诀是“加强自己的优点,并管理自己的缺点”。“管理自己的缺点”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够好,“加强自己的优点”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上,不仅可以获得自信,还可以获得好成绩。

在工作中我常常会听到学生跟我抱怨:如果我能不走神,我的成绩会提高;如果没有这些压力,我能发挥的更好;如果我不懒惰,我会取得好成绩……归纳起来就是“没有它我就一切OK”。很多时候,当你把焦点放到问题上,这个问题就会成为你拒绝成长的替罪羊。

比如你发现你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个时候,你不是想办法消除它,抛弃它,抱怨只会让你的情绪越来越恶劣,联想出越来越糟糕的结果。正确的做法你应该先接纳自己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时间的“不足”,然后想办法去平衡和弥补,接着才是完善和提高。你可以课前做足预习,把下节课上自己不懂的划出来,听课时就有针对性了;做作业时没法坐很久,那就把作业分割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完成。

有学生把个子矮当做替罪羊,喜欢篮球却不敢上场;有些女孩把相貌丑当成替罪羊,封闭自己,不敢和异性交往;好多同学认为自己没考好是因为自己太粗心,他们把一切问题都归罪到自己的某项不足上去,经常想抛弃自己的不足,幻想着“如果……,一切OK”

你最在乎自己的什么缺陷?好好思考一下,它有没有成为你的替罪羊?

如果让你在快乐、满足、平和、振奋这些正性情绪和痛苦、忧伤、紧张、恐惧这些负性情绪中作选择,你会选择哪些?我曾多次在学生和来访者中做这样的小试验,结果,无一例外,所有人都只选择前者。在人们眼里,正性情绪都是好的,而负性情绪都是不好的,其实,

这是对情绪的重大误解。抽象地看,快乐的确比痛苦好,振奋一定比沮丧好。但是,我们无法脱离具体的情境来判断情绪的好坏。比如,在森林中见到老虎,如果我们不感觉恐惧,十有八九就会葬身虎口了,而唯有恐惧,才能调动起人的生命潜能,使人拥有逃出虎口的一线生机。

接受你的一切。人生中总会碰到不如意的事,我们不可能只有正面情绪,没有负面情绪。负面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我们的局限性,然后选择绕过它,或者化解它,或者超越它。用李开复博士的话: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并且带着它们去积极地生活。

要知道,“做”比“坐”好。只要你行动起来,一定可以比目前的状态好。 悦纳自己,我们要争取做到以下三点: (一)对自己抱有积极的信念和态度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兰克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严刑拷打。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之中,突然意识到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也许,正是集中营里的恶劣环境让他猛然警醒:“在任何极端的环境里,人们总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弗兰克的意思是说,在一个人极端痛苦无助的时候,他依然可以自行决定他的人生态度。在最为艰苦的岁月里,弗兰克选择了积极向上的态度。他没有悲观绝望,反而在脑海中设想,自己获释以后该如何站在讲台上,把这一段痛苦的经历介绍给自己的学生。凭着这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他在狱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直到自己的心灵超越了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

心理学的研究也发现:一个人被击败,不是因为外界环境的阻碍,而是取决于他对环境如何反应。埋怨可以缓解情绪,减轻压力,但不会改变现实,而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可能改变一切。

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每个人每天大约会产生5万个想法。如果你拥有积极的态度,那么你就能乐观地、富有创造力地把这5万个想法转换成正面的能源和动力;如果你的态度是消极的,你就会显得悲观、软弱、缺乏安全感,同时也会把这5万个想法变成负面的障碍和阻力。

不要习惯性地同意或追随别人,应当学会“有主见”。

许多同学有很强的“从众”心态,自己有想法不表达,时间久了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了。他们每次都会习惯性地先问别人:“你怎么想?”而从不会问问自己:“我怎

么看?”也就是说,大家要设法让自己潜意识里的“我感觉,我想要”体现出来,不要被动,不要从众,避免盲目听从父母、老师、名人……答应自己,当你认为必须说“No”的时候,千万不要说“Yes”。从小事到大事,你如果都能做到听从自己的意愿,日子久了,你就会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不要说“我办不到”,应当积极去尝试。

遇到困难时,不要找借口,应该多想一想,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案?能不能将问题分解开来,一步一步地加以解决?或者,是否需要先提高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然后再回头来处理这个难题?不要因为逃避而说自己没有选择或没有时间——没有人缺少时间,只不过,每个人分配时间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使用积极语言下意识地训练自己,塑造自己。

我们的语言会下意识地引导我们的思想,也会真切地反映一个人对环境的态度。 习惯于消极被动的人,言语中就会流露出推卸责任的个性。

例如,他们在生气时会抱怨说:“他使我怒不可遏!”——他们想说的其实是:责任不在我,是他左右了我的情绪。

他们总是抱怨:“我没时间。”——这表明:又是外力控制了我,让我没有选择的机会。 他们还喜欢说:“我不得不如此。”——这其实意味着:迫于环境或他人的压力,我只好选择服从。

他们在自我表白的时候说:“我就是这样的人。”——这其实是在宣称:我已经无法改进或提高自己了。

相反,积极主动的人总是在言语中赋予自己决定的权利,他们喜欢说的话包括:“试试看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也许我可以换个思路。”“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可以想出更有效的表达方式。”“我的感觉是……”“我选择……”“我要……”“我情愿……”“我打算……”“我决定……”等等。

所以,我们要多学习积极主动者的讲话方式,在说话时多用“我……”的句式,多给自己决定的权利,少推卸责任,少埋怨。

心理学家马尔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它分辨不出你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言,当你习惯地想像快乐的事,你的神经系统便会习惯地令你处在一个快乐的心态。因此,我们要时常给自己输入积极的语言,比如,“在我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一天天变得更美好”、“我的心情愉快”、“我一定能成功”等,语句简洁有力,不要含糊、脱离实际及与人攀比。早晚睡前醒后的时间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再恰当不过了,你可以躺在床上,每次花上

触摸心灵-悦纳自我(学生自我意识心理辅导讲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8yh975xxt47ty70kclt55mbv23rb1005b7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